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社会心理学27-我们为什么要控制?|20190702

社会心理学27-我们为什么要控制?|20190702

作者: 数据产品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2:51 被阅读0次

    我们都知道希望能够成为全能的人,哪怕是自己的一些情绪也能够收放自如,那该多好。

    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人类从智人走到现在经历了几万年,抛开取得的成绩,就说我们自己,我们对自己的控制感增强了很多。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自我控制、什么是自我效能、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首先说自我控制

    我们通常能感觉到我们有时候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观察行动中的自我来理解自我意义就是我们的手段和方法。

    而自我的能量:

    * 努力进行自我控制会消耗我们的自制力,比如:

    * 强迫自己吃胡萝卜而不是巧克力,这样的人在随后遇到很难解的数学题时就会很快放弃;

    * 在遇到事情后心烦意乱,这时候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随后他的体力会明显降低;

    * 在一件事情上消耗意志力之后,攻击性会明显增加,在和同伴相处中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的控制力也会减弱;

    * 当个人意志力被大量消耗后,对性的控制能力也会明显减弱,如果一个人在做了一见大量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后,如果和恋人用一种舒服的方式表现亲密关系时,他们更有可能调情,甚至开始脱衣服。

    以上说到的是在自我控制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没有能量的支持,自我控制就会降低。这件事情背后的生理机制是, 在执行一件大量消耗自制力的事情时候,我们的大脑的“中枢执行系统(前额叶)”会消耗很多的血糖。

    再说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它是积极思维的力量,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想任务的理论,是我们对自己能力和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有韧性,焦虑和抑郁也更少。以上简单概括就是,自我效能高的人啥都好。

    *自我效能是能够被激发并获得提高的, 利维(Levy,1996)通过给老年人随机呈现高效能的词语“阳光、积极、运动、明智、厉害”和低效能的词语“衰老、迟缓、遗忘、降低”,收到高效能词语的老年人的记忆力行对于收到低效能的一组得到了明显提高。

    也许有人会对“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到迷惑,会认为它们是同样的,他们的分别是:

    自我效能是:你有认为你有能力做一件事情;

    自尊:你发自内心的喜欢你自己;

    还有一个关于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的问题也需要提一下,内控型的人会倾向于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而外控型的人会倾向于认为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内控型的人取得的成绩一般更好些。

    关于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曾有研究发现,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点击的狗,会学习到一种无助感。在之后,就算这些狗在能够躲避的环境中时,也会被动的畏缩和接受。

    著名的我最尊敬的伟大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指出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同样适用于人类,比如,抑郁或压抑的人变的被动,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人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意志,被动顺从。

    那么对于习得性无助的要如何解决呢?

    这个问题如果理解了原理,同时付诸行动,还是很有希望解决的,

    原理是:由于缺乏控制感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解决方法:那就给他控制感,帮助他通过控制感的提高来提高自我效能,对了,就是自我效能的提高,就能够处理习得性无助的问题。

    总结一下,

    很多研究表明了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的好处。

    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效率以及有内控型的人,对问题的应对能力更强,大概率会获得更好的成就。

    当人们尝试去改变一种状态但毫无收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相比之下,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来支撑的。

    当人们提供较小的选择范围,可能比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更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27-我们为什么要控制?|2019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jz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