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叛逆’的孩子,一定是一个“饥饿”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一定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为我们开启了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扇门。其实,话语是开心的钥匙,只有爱、彼此信任与持续的沟通才是真教育发生的前提。
昨天下午,参加完市人大代表述职会,刚回到办公室,一个男孩子“尾随”进来。咦——他,不就是刚转学来时任谁启发都一言不发的小立涛吗?这次一定有什么“重大事件”,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主动开口,要与我交心?我虽心中诧异,但脸上风轻云淡,微笑着示意他先坐下,并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水。这孩子我素来留意,正值初二的“叛逆期”,在外校受到“打击”而转至我校,几度情绪低落,已几次到外地寻医问药。
微笑面对,就是拨云见日。你倾听,孩子就开口说话了,而且是滔滔不绝!亲亲,我的宝贝!这就是别人口中的“抑郁症倾向”的小患者吗?不,我历开反对给一个发展中的孩子贴上任何形式的标签!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只要你拥有爱心、耐心和敬畏心,你就能走进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世界。中医上讲“说破无毒”,诉说,何止仅仅是“排毒阶段”?孩子开口,便语出惊人——他开口便讲“Al 时代”(人工智能)的到来,津津有味地描述自己想象中的人工智能世界,并“深谋远虑”地谈了自己的担忧,这令我诧异万分,这时孩子俨然是这一领域的专家“附体”!更令人诧异的是,他努力用自己所学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知识分析“中美俄”三国关系,对“国际政治学”另有有自己的一番独特的思考,其“成熟度”远超他这年龄阶段的孩子,或许,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拥有自己的见解,只不过不为自视“高明”的大人们所发现罢了……
其实,一向“无所不能”的师长是孩子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大敌”。师长的主动和策略性地“示弱”,是孩子们变“强大”的台阶。为人师长,要切记要拥有为孩子制造幸福感的能力!居高临下的指导,无所不知的说教,高高在上的姿态……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要接通与孩子“心灵私语”的那根“电线”,唯有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放慢步子,才有资格“登堂入室”。
孩子笑容满面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我凝视着他生机勃勃的背影,原来竟如此值得期待……
金辉 凌晨四时于扪心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