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忆大学
大学,总是让人们萦绕梦牵的地方。不管是刚刚离开,还是如今已过去十余载,每每念起,总会溢出怀念和知足。大学,满载我们的青春,激荡我们的冲动。大学,任凭着一颗倔强独立,不安分的心,在校园里横冲乱闯。撞痛了也好,撞伤了也好,总会找到一个宁静的角落,擦拭裂痕,包裹伤口。最后,坐在窗台上,似模似样的点上一支烟,淡淡的吞吐。
是怀旧,还是感伤?还是对似水年华的追忆?每个人都有那段纯真的过往,而这份纯真也会随着大学时代的结束而终将离去,最后化成内心一丝不能释怀的云烟,萦绕,漂浮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上。
忆大学。那一年,还没有高铁。和一同学从老家坐火车去学校,离目的地大概还有几十公里的郊野旁,火车停了。不知道是机械故障,还是交通管制,一个半钟头,火车竟纹丝不动。两个人该聊的天也聊完了,那会也没有什么智能手机可消遣。“咱俩跳车吧。”我不知道哪里中了邪,突的蹦出一句。然后,拉开窗户,把两三个随身的大包甩出,跳下地去。没有地图,也没有手机导航,最后大幸,在天临近黑的时候,辗转回到了学校。至今,都依稀的记得当时在陌生地寻路的心情。可能会走错路,脚却始终不能停下。
忆大学。那一年,“流星花园”肆意。这之前,电视上基本没有什么偶像剧。我们的偶像,除了圣斗士星矢,就是修罗王一平。一首“带你去看流星雨”似风暴来袭,打破了校园的宁静。那会的男生女生,每天挂在嘴边最多的话题就是,“杉菜怎么那么丑,还这么多人追”,“杉菜最后是跟道明寺,还是跟花泽类了”。两大阵营,一边支持“类”的,一边支持“阿寺”的。现在看来,很弱的一些场景和对白,那会儿也会让我们捧腹不止,“流星花园”成为了男女同学们之间的谈资。我最开始喜欢花泽类,美帅,后面喜欢道明寺,酷帅。记得最清楚的一段戏是,有一天,道明寺被杉菜拒绝,原因是因为迷恋花泽类。大晚上,雨天,道明寺一个人心碎的走在路上,任由几个小流氓打劫也不顾,发呆麻木。你说你抢了钱人家没吭声,赶紧走不就完事了吗?不,剧情需要反转,一个不长眼的小流氓临走的时候,不经意话语里讲到了“不伦不类”,“物以类聚”之类的话。类?道明寺瞬间被点爆,一顿拳脚,坏人们全部被干趴下。多么酷帅的情景,多么酷帅的表现,多么希望雨中这个人就是我,然后最心爱的人在不远的地方看着。
忆大学。那一年,网络游戏盛行。隔床一室友,玩“传奇”,创造了48小时不间断战斗,不睡觉,不出门的记录。打饭室友帮忙,尿尿自己解决。一提到游戏,滔滔不绝,一提到上课,昏昏欲睡。成为当时我们系诸多“传奇”玩家陌拜的偶像,被惊为天人。那会已经步入21世纪,我们的寝室条件已是不错,宿舍是新式的8层小高层,一个寝室住4个人,每个人一个高低架床,下面摆的是书桌电脑台,上面是床铺。总体来说,我的这位室友做兄弟,还是不错的。晚上打游戏怕吵着我们,还会把被子从上铺拉下来,掩盖住上半身。上半身躲在被子里拼杀,下半身露在空气中颤抖。毕业后,这位好兄弟彻底抛弃了他压根就不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当了一名消防员。
忆大学。那一年,谈恋爱。刚谈恋爱,不知道恋爱是什么,只知道,最大的不同就是,上大学之前,“喜欢”就叫做“喜欢”,上了大学,“喜欢”就叫做“恋爱”了。对于谈恋爱这个事情,上一代人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那什么什么”。所以,谈恋爱要就认真,要就别谈。这也是大学恋情后面分手的原因,习惯大包大揽,什么都要管。现在这方面的认知就好多了,谈恋爱原本就是两个人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看得太重,都硌得慌。如果实在有诺大的不同难以疏通,那就分开,勉强的在一起还有什么乐趣呢。记得有一次,天气很冷,为了一件我早已不记得的事情,争吵。回了寝室,电话里还在吵,气得我“哐”的一拳,把一块窗户玻璃打稀碎。惊得两位正穿着秋裤打游行的室友,“噌”的一下从电脑桌前站了起来,以为下面有人要干架,扔了石头上来。看我傻B样的站在窗边,冷风吹,手上的血不住的飙着,赶紧拉着我去医务室。手背被玻璃割了开,只差一丢伤到手筋留下伤残。医生在一旁一边摇头傻笑,一边给我缝针。我已痛的要死,却仍要坚强的挺拔着,在室友面前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最后女友赶过来,我原谅了她。
忆大学。那一年,钱不够花。那会家里资金也不充裕,父亲公务员上班,母亲离开只能混日子的老国企,自己开始盘弄五金生意,手里的余钱基本都投了进去。赶上又谈恋爱,喜欢打篮球吃宵夜,一连数月,家里月初给的钱,差不多20号左右就快花完了。我那时应对的策略是,一方面存方便面,靠室友,女朋友有一顿没一顿的接济着过,另一方面,放下清高的架子,和一个初中时候的好友(也在一个城市)干家教,教初一的小孩全科。有一天,实在没钱了,因为室友也谈恋爱了。我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里泪花似有似无的觉着好笑。女朋友的钱也就剩饭卡里的一点了。我一查,自己的银行卡里还有46块,可取款机不到50提不出来,愣了半天。最后自己孤寒极了,反正我是觉着挺孤寒的,骑单车奔了10来公里,找到最近的银行网点,态度可掬的让人柜台工作人员,说辛苦您给我兑出来。记得很清楚,4张10块的,1张5块的,还有1个钢镚。
忆大学。那一年,临近毕业。要答辩,得交毕业论文了。一筐学友,收拾起往日的欢笑,开始苦哈哈的往成绩好的女同学身边蹭。请吃饭,帮忙打开水成为常态。那时候,女学霸都是比男学霸够义气的。在节骨眼上,又好说话,又平易近人。毕业论文,对于我们这些每次考试前一个礼拜才买书,复印往期试卷,开始三五成群熬通宵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关隘。平时总觉得离关隘还很远,一路嬉笑打闹,突然有一天,看到面前立起的高大城墙了,才惊呼“完了,啥也没有准备啊”。最后的毕业答辩,总算是糊弄过去了。过程已完全记不得,主要浓重感谢那天考核答辩的老师。老师那天的心情应该不错,没有问什么太专业的术语和编程逻辑,可能是开始惦记午饭家里的红烧肉了吧。
02 它的模样
离校前一晚,临近寝室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吃了个饭。有抱头痛哭的,有喝醉搭肩依偎的,也有发着呆,平静似水的。第二天起来时,有人已经走了,在一声声简单的道别里,慢慢又有人离开。我把电脑打好包,简单收拾后下了楼。绕开宿舍前一地的保暖瓶碎片,在操场上坐了一阵,猫着腰,拖着行李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人们都说,大学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把大家从学生往社会人过渡的阶段。其实,在咱们的应试教育体系里,大学是一个让学生先释放,再聚力的地儿。不能说应试教育,怎么的好,怎么的不好。但学生们最终确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三年级,都是在家长和校方的淫威下,绷着神经在学习的。这个不假,过去如此,现在优胜。
家长为了让子女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幼时开始就给他们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考大学,要读研究生的学业规划。如果能有幸考上博士,那更是极好的。只有考上好的大学,子女才会被公认为能成人,才能有出息。即使家庭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紧衣缩食,也要帮小孩上重点小学,重点初高中,也要帮小孩报这样那样昂贵的辅导班,买这样那样的学习材料。我觉着,投资教育并没有错,但是一个班级也好,一个学校也好,第一名就一个,挤破头也是就一个。学什么,以后做什么,为什么不能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去引导呢。当然,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国内那么多教育专家也没能给出一个完整的教育出路,我们又能如何。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带着小孩去上了一个德国教育机构在内地民办的小学,学校在一个山脚下,朋友圈里能够经常看到学生们在户外游戏,山涧戏水。听朋友说,那个学校好像天天都是在玩,在玩中学习,也不怎么用写卷子。佩服朋友的勇气,尽管能够看到这些同学们洋溢的笑脸,可真到自己想去做决定的时候,却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思虑再三。想着要是上了这样的学校,自己的小孩明天会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
十二年的苦读,不论最后考的是好的大学,还是退而求其次的大学,学生们反正都释放了,而且会释放得非常彻底。没有朝六晚九的时间限制,没有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压力。没有了唠叨的老师,没有了婆嗦的父母,身边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心情莫名其妙的愉快。幸福你来的好突然,让我不知所措。就像一个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不管拿了什么成绩,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释放自己了。要么找个大床瘫上一整天,要么做个SPA,要么大吃几天报复备赛这些日子的苦闷。
现实的残酷是,我们刚刚为了一个现实奋斗完,又不得不为另外一个现实再奋斗。不管你情不情愿,从上大学的第一天,你就已经知道了,四年后自己将面临新的现实问题——工作,婚姻,家庭。而你,必须要提前准备,提前收心和聚力。只是对每个人来讲,不同的是,这四年里(或者七年里),释放和聚力的时间交接点到底是在哪一天。
大学美好,是因为大学时光是美的。它纯净,也自由,它美妙,也新鲜,它激情,也包容。它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我们梦想消亡的地方。它始终会是很多人寻求心灵藉慰的地方,不管你离开多久的时间,当你再次回到熟悉的操场,熟悉的教室,熟悉的林荫道,也会好像你从来没有离开一样。
如果大学时光可以再来一次,我仍愿它是以前的模样,也不要去多点看书,也不要去多点成熟,也不要去多点富有,就如它,以前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