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眼睁睁看着那辆公交车在我面前活生生的错过。
眼睁睁,活生生,真是绝配的词语好基友。
在少无所成的年纪,公交和地铁是出行的常态,哪怕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一辆自己的车,可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每一次去公交站的路上,总有一种期待和担忧。一是期待着等我到的时候车也正好刚来,二是担忧我刚到的时候车也正好刚走。
究其缘由,无非是不想在等车上浪费时间。
发车间隔长的线路,这样的矛盾心理更加强烈,一旦恰好错过,那就意味着漫长的等待。
其实更本质的原因,客观上说,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下的快节奏,让我们不得不争分夺秒疲于奔命;主观上说,还是我们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在作怪,公交车何时来,不是我们可以支配的现实,但怎么看待未知的等待却是我们的自由。
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现在的我对错过公交车这件事看得很开。
人行红灯亮起,我正好踏上马路这头的斑马线,对面我要乘坐的公交车也正好驶向站台,如果我要抓住这种概率很低的机会,就必须不顾车流闯红灯过马路,并且还要一路小跑,才有可能在车开动之前赶上。
我要不顾安全和违背规则去追赶呢?还是先等红灯后面花时间等待下一辆呢?
面对这样的时空交错和机会成本带来的抉择,放在几年前,我一定会在心里一番挣扎,然后很大可能选择去追赶。
但是这次,我却丝毫没有犹豫,果断站在原地等。
在等红灯的那几十秒里,面前的马路上有各种车来来往往,对面的公交车有人下有人上,我的脑子里,也有许多的想法在慷慨激昂。
“真他妈的不凑巧,没有这个红灯我兴许能够赶上,下一趟是末班车了,还会来吗?我又得等多久呢?”
“遵守交通规则,一是我做人的底线,二是我安全的负责。”
“有些事情,错过就错过吧,正如有些人,走了就走了吧。”
那辆公交已经离开,此时绿灯也亮了出来,我不紧不慢的穿过马路,走到站台,心里十分平静,下一趟来就来,不来我就想别的办法回去,不需要有任何多余的情绪。
最后没等多久,公交还是来了,在窗边坐下,看着倒退的街景,我并没有觉得损失了什么,或是错过了什么。
现在回到房间,写下这件事来,反而觉得收获了很多。
然而,我能看透公交的错过,却不得不承认,我一直在对人生的交错耿耿于怀。
打我们上学开始,就一直在与不同的人走近又走远,年龄越大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
上小学时,可以和一起长大的发小玩耍六年,进了初中后有了新朋友,便与他们渐渐冷淡;上高中后也疏远了绝大部分的初中伙伴;进入大学那更是与高中同学天各一方,不再有任何交集。
高中及其之前我们都忙着学习和考试,无暇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感情,所以分别也显得没有那么的难以忍受,但是在大学,我们走到了成人的年纪,同时有着大把的时间与人交往,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都建立了或多或少的亲密联系。
可是在上大学之前,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毕业之后也要去往五湖四海,再不会有同一个确定的目标将所有人绑在一起,所以会比中学时分开的更加确定和遥远。
深厚的感情,必定的分离,惨痛的情绪。
工作之后,为生活各自疲于奔命,即便是同在一个城市,也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
一曲SHE的《你曾是少年》,把这样的命运阐释的彻彻底底,也无能为力。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浓缩为一天,那无数我们以为会一起走很远的人,就相当于打了个照面或擦了个肩。
没有谁,会一直陪在谁的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空轨道,也许有很多个交点,但它们也只是相交线,而非平行线。
大学毕业后,同学、挚友、恋人,通通逃不过别离的宿命,每次想到交错是人生的常态,就觉得我现在孤身一人,也并非无可忍受,感到同情的是,有无数跟我一样处境的人,想不明白这一点,会为分手或是孤单而痛苦万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些付出了全部感情却没带来好结果的人,既然明白了谁都有极大可能是错过,那么谁还敢在对方身上倾注那么多?
可如果不倾注那么多,又怎么可能会不错过?
背负伤的幸存者 代价是感情全额
可 我如何做取舍
—— 林俊杰《幸存者》
抱着侥幸的心理和赤诚的希望,敢于在这种命运面前强找缝隙的那种人,我为你们的勇敢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