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草稿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草稿

作者: 行叶 | 来源:发表于2022-08-09 19:53 被阅读0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最开始看到这八个字,只觉无限美好。怎么好也说不清楚,现在回想,当时应该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这八个字与自己产生了共鸣。

      虽然感觉很好,无限向往,但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不理解,“静以修身”可以理解,《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可是,“俭以养德”是什么玩儿意儿?不浪费就可以“养德”?力求节俭不浪费了,也没见我德行日涨。

        前两天和飞语又吵起来了,确切说,我又疯了。起因是我对“经”的理解偏差。之后说到《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不应该是本无善恶吗?为什么要说“善”?执善一边,与恶有何区别?她提醒我理解错了,可是钻进牛角尖的我根本听不进去,哪里理解错了?后来,她跟我说,以前有提醒过我去读《说文解字》,只是我不记得了。

        试图让她告诉我哪里理解错了给我讲清楚,她不讲。真的怒了,带有很强烈的情绪。最后,逼的我无路可走,实在没有办法,自己去查了一下“善”字何解。查过之后,我明白了,又是我理解错了,按照白话文中“善”的常用解释是根本理解不了这一句开篇的。而后,自动理顺,再读《三字经》就很通畅了,“中不偏,庸不易”也不再是知识,原来,确有智慧。长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读明白了。

        这个“善”字让我对这部童蒙经典持续了多少年的误解?记不清了。

        今天早上想起诸葛亮让我对传统文化早早产生兴趣的这八个字,大概…可能…?也是我理解的不对?于是又查了“俭”字。哦,明白了,一样是理解偏差。原来如此!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我之前不理解为什么子贡对孔子有这样的评价,是不是也是理解偏差造成无法吸收甚至排斥?于是放弃了看各种翻译,自己逐字查,查来查去还是感觉不对,孔子不应该就这么个水平,还是哪里不对,怎么办?好像又没办法了。查“俭”“善”都可以,怎么到这五个字就不行?

        字查不到,看看有没有靠谱的视频讲解。运气很好,在纷杂视频中,有人提到了《礼记》。赶紧拿出《礼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找到出处才知道,自己之前查的方式都有问题,应该是“温、良、恭俭、让”,这就对了。并且,这五个字并不是子贡“原创”。

      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中国文字的应用有多少与古时不同?有多少是被那些不懂的人乱加引用进而引导读者在错误的理解方向上越走越远?还有影响力极其之大的电视剧、电影、短视频都有大量的错误引用,想想都可怕。

      “三思而后行”“温良恭俭让”“震惊”“礼”“乐”“学而时习之”……太多太多了。明明不懂,甚至都没有看过原文,就大肆批评职责,为什么?

        如此重要的文化载体被很多人曲解的很厉害,被很多人学成了一种“学问知识”,学成了简单的文字解释,然后传播出去。而我作为被传播人,很庆幸还有重新研读吸收的机会。还有人格让我很信服的人告诉我,我们的传统文化值得学习。

        修改本文到这里,突然明白个事,我很高兴飞语没有给我细讲帮我翻译,她帮我翻译,不一定能让祖先留下的经典刻进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真正明白我们文化精神的有多少?有多少我不清楚,我知道的是,我这么多年学到的,被人教给我的,从量上看,绝大部分是错的。对这些经典的精神内容,我全部要重新去了解、塑造、建立。我接受一部分人的推荐想要读经典和我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错误解读纠缠在一起,像一道道无形锁链牢牢禁锢着自己。

        为什么老师传给我的都是错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直接传给我对的?没人会吗?不可能,如果没有人真的懂,中国文化早就没了。

        还有很可怕的一句话“食色性也”,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这个一定要说清楚,这不是孔孟说的,说这句话的人是告子!《礼记》中孔子提到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是仅仅抓着这一句话不放,那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数典忘宗,在这一句之前还有一段话:“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阳明先生亦有言:“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所以,这里的“食色”到底如何解释是一个问题。如果按照饮食男女之事来解释并当做为人之理所当然,那绝对是荒谬绝伦。

      这四个字是多少人在做一些龌龊事或者不必要之事的时候,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进入课本的大多是被曲解错解的?对的去哪里了?

        我读过一些西方的书,所谓的科学或哲学论证,也看过一些近现代中国人写的书。说几句可能有些人受不了的话,我读了半本《礼记》之后就后悔了,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那些书干什么?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用几句话就说得清楚明白了。

      以前为什么觉得传统文化难学,甚至连打开一些书的勇气都没有?就是因为理解偏差,认为那些东西里的糟粕我消化不掉。但是,哪有糟粕?

      糟粕!吃人的礼教!可悲,到底是谁或者哪股势力在糟践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他们是真的不懂还是刻意不懂?《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有几个人能说出来?有几个人能把他诠释的不窝囊?我听过有人把“礼”讲得很窝囊很繁琐很麻烦,也有人讲得非常高妙。

        是谁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是什么场合提出来的?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且公开写文的时候,虽然想到了某些人在不恰当的时候用出来,我要忍住,不能骂人。

        文化中有糟粕?什么是文化?在我看来……

        “孔之四毋,孟之四端”是文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文化。

        “毋不敬”是文化。

        如此金玉良言,其所承载的精神,何来糟粕?

        那有些人提出的糟粕是什么?是文之未化的某些社会现象!

        经典也好,文化也好,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被一部分人曲解用错了!圣之无后,这是我们的耻辱,是我们该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on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