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雅阁唯美摄影精英文学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 爱心小岛2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00:00 被阅读0次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今天,我们不谈此二人的诗歌成就,谈一谈李白与杜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李白仗剑入长安见证了浮华背后的危机

李白一生三次入长安,他在长安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进得了皇宫,混得了市井。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长安城中的市井游侠,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当然,作为外乡人的李白,在长安也看尽了世态炎凉,也感受到了大唐盛世浮华背后的真相!

这一切,成为他能准确预言大唐命运的根源。

开元年间,三十岁的李白,第一次由安陆入长安,他携带着岳父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是写给他岳父的一个远房亲戚,而这个亲戚正是宫中的御厨,通过这个给皇上做饭的亲戚,他把李白推荐给当时的右丞相。而右丞相恰逢生病,右丞相的二公子读到李白的诗文,感到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而这个二公子,又是一个嫉贤妒能之人,他怕李白将来成为他自己的竞争对手。出于嫉妒和私心,他并没有把李白引荐给皇上。

这是李白在仕途中遭遇的第一个坎坷,也让而立之年的李白第一次认识到了世事的险恶,认识到大唐官吏的腐败。

外乡人李白只得在长安城中闲游。他看到了长安城里面有许多老百姓都在训练斗鸡的游戏。他很诧异,询问才得知当今皇上喜欢观看斗鸡表演。有人甚至嘲笑李白,说他读万卷书有什么用呢?想见皇上比登天还难。还不如一个善于斗鸡的市井小儿,很轻易地通过太监就能见到皇帝,给皇上表演斗鸡游戏,出宫后在长安城里身价倍增,人生也发生天翻地覆地的变化。

有人还告诉他:想要见到皇帝可以去结识羽林军,可以通过羽林军的引荐。

李白不屑于斗鸡,便经常与那些宫中的羽林卫们搭讪结交豪饮。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有一次他和一个羽林卫豪饮,自己酩酊大醉,却被素质低下的羽林卫偷走了他的宝剑和他的名马。

真是华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小李最终失意而返。

天宝元年秋天,四十二岁的李白二进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宫,玄宗亲自下辇车迎接李白,并且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所以李白有机会陪同唐玄宗游览了华清温泉宫、兴庆宫、白莲池、沉香亭等地方,并留下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春日行》等作品。

但李白的官职是翰林院待诏,为唐玄宗草拟文告,诏令之类的文件。其实就是皇帝御用文人。

李白在供奉翰林时,给唐玄宗最代表性的应酬之作就是《清平乐三首》。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做诗,李白奉旨做了三首,千古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其中一句。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第一首李白用牡丹花比喻杨贵妃的美艳。花得春风雨露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

第二首是说杨贵妃是一株带露的牡丹艳丽妩媚,并且说连汉宫宠妃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才能与贵妃相比美。第三首,综合说沉香亭的牡丹与国色天香的杨贵妃,美人与名花都使君王带笑观看,美人与名花能消解无限的怨恨,都让唐明皇整日看不足!

补充一点:  这首诗是褒杨贬赵的,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远胜于赵飞燕。稍有文学修养的人都能读出来这层意思。可是,这首诗后来却被权贵拿来说事,污蔑李白,而玄宗也是不分青红皂白,昏聩不堪!当时唐王朝里,昏庸的国君和进谗言的群小,此等君臣形象,可见一斑。

在长安城,皇宫内外,翰林院中,李白是身心俱疲的,他是不自由的。 他既不愿意去攀附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甚至在李白的心中,他看不起这些庸俗无能之辈,所以才有让高力士脱靴的故事。

一首《玉壶吟》更直白地表明了他的心志: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这首诗中他把那些无能庸俗的大臣比作丑女东施,东施效颦,徒然苟且。他也清醒地看你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只不过像汉朝的东方朔那样罢了。皇上并没有给他什么大用。 他自己想得到皇上的重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不想成为皇上的御用文人,甚至像太监宫女那样成为皇上的佣人,陪侍皇上游玩,陪侍皇上洗澡,给皇上"润泽鸿业。

这些是大诗人无法屈膝而为的!

他在朝堂之上的许多过激行为,可以理解成是对皇上的一种消极抵抗。有一日,他和好友在城外饮酒,喝得酩酊大醉,皇上让高力士唤他入朝,他竟然不愿意上朝。可见这是很明显的消极抵抗的情绪。加之疯狂饮酒,戏谑权贵,让贵妃磨砚,力士脱靴,当然这些过激行为也为他带来了麻烦。

皇帝开始疏远他,而李白的恃才傲物,得罪了一些权贵。权贵以诗污蔑他,无奈之下,他只得离开长安。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虽然李白离开了帝都长安,但正是因为他曾行走于宫廷内外,亲眼目睹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奢华生活,亲身体会了权臣当道,国君昏庸的现实,他才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洞若观火。

李白预言了大唐王朝的未来命运。

李白的一首《远别离》竟然将后来的马嵬兵变和安史叛乱预言得如此精准,许多事情竟然真的被李白言中了!且看这首《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这首诗借助舜帝与皇英二妃的别离,来抒发了作者对于唐明皇与杨贵妃前途的担忧。

古代传说中的舜妃娥皇女英也是自尽而亡,在洞庭湖的南面投水而死。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山,之后娥皇女英的自尽,作者分析这夫妻之间的人间悲剧,都是由于国君失权造成的!思念就像万里幽深的海水一样,没有谁能说尽这离别的痛苦,泪光点点都滴在湘妃竹上!舜的两个妃子无法忍受相思之苦,跳水殉情。

那么,李白诗中的话语在后来的马嵬兵变中得以完全印证。马嵬兵变中,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上演的何尝不是同样的夫妻离别的人间悲剧呢?远别离,既指舜帝与他的爱妃的别离,何尝又不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别离呢?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再看下面几句,作者对造成这一生离死别的原因的分析。诗人说"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如果君主用人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变为可怜的鱼一样。而那些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他们则会像老鼠变成吃人的猛虎一样。

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而后来安禄山发动安史叛乱,就应了李白所说的"权归臣兮鼠变虎"。而在马嵬兵变中,唐玄宗所处的被动无助的地位,六军不发,倒戈相向,又何尝不是"君失臣兮龙为鱼"!

李白冷静地关注着政局的变化,他以洞若观火的语言写出了对未来的预感!只可惜当时的唐玄宗却是当局者迷。此时的李白已经不是当日那随时可以见到皇上的翰林学士了,他知道此时的自己人微言轻,他也只是通过诗歌表达出了自己对政局的深刻分析。

李白悲伤地说:"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我即使把这一席肺腑之言告诉给皇上,恐怕皇上也不能体察我的一片忠诚!相反,这雷声轰轰好像正是皇上的雷霆龙颜大怒,正对我怒吼呢?

读到这几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被挖出心肝的忠臣比干,和那个在汨罗江边低吟悲泣的屈子?当权者呀,请擦亮你们的双眼,亲贤臣,远小人吧!当你们疏远忠诚之人,贬谪直言敢谏之臣时,也就是你的大限期将至之时。

的确,李白的思想是深刻冷静的, 李白的忠诚更是天地可鉴。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

李白和杜甫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京城长安,想要凭一己之力去揭发安禄山的阴谋诡计。这就是李白第三次入长安的主要原因。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是他和老朋友杜甫经过多方努力,也未能得见一位朝廷中的权臣高官,而且正逢朝廷正在处理"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吓得诗人大惊失色,勿忙南下。这一壮举,也就不了了之。不过他的一片忠诚,仍令后人感动唏嘘!

杜甫原本家境殷实

提起杜甫,从小到大可没少背他老人家的诗。他一生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和诗仙李白被称为盛唐时期的双子星座。

杜甫之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称誉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句,完全适用于他。他留下的诗作,大都反应了民之疾苦与国之悲怆。按说如此良材,应该得到国家的重用才是,更何况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还做过高官。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做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算得上一个官二代了。

出生如此优越,生活自是无忧。但是,杜甫偏偏生不逢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有志难伸,求官不得,四处流落。后来,又遇到了安史之乱,更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也是在这个时期,他才写出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总算与妻儿团聚,并建了所草堂安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虽有朋友严武扶助,担当了一些小吏的职务,能够让家人勉强温饱。但是,这和他平生志向俨然不符,于是,离职而去。此后,五六年间,杜甫过着过着寄人篱下的艰贫生活,甚至为了填饱肚子,还学过韩信蹭饭,结果因为吃的时日多了,被人翻了白眼,说了几句气话,他才重新拾起读书人的面子。可见杜甫此时,饥寒潦倒至什么境地。

后来,他的草堂遇到疾风,结果茅草纷落,寒风穿堂,妻儿忍饥挨寒。作为一家之主的杜甫,应该体会到了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了。但是,心酸的他,还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他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惜的是,他没有苏东坡的乐观与气魄,这注定他是一个悲剧诗人。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严武离世,杜甫举家离开了成都。几番飘离,来到了夔州。因为杜甫多少有些名气,这使他得到了都督柏茂林的青睐,谋得了一个看管公田的差事。而且,杜甫还有些经商才能,他自己租用了些公田,还买了几十亩果园,日子总算好了起来。这段时光,应该是杜甫最为快乐的日子。期间,写下的诗作也比较多。

饥寒交迫, 被酒肉撑死

但是,杜老爷子后来思念家乡,又离开了安稳的日子。他再次走上了漂泊、漂泊、漂泊。几经折腾,他来到了潭州。但是,他的运气不好,碰到了潭州兵乱。他只好逃往衡州,本想转道去郴州投亲。但是,他走到耒阳这个地方时,偏偏又遇到了江水怒涨。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五天没有进食。而且他本身老迈,体质衰弱,眼看就要挨不下去了。这时幸好有时任耒阳县令的聂某,听闻杜大诗人的窘况,立刻让人送来了酒肉。但是,就是这顿酒肉,让杜甫丢掉了老命。一代诗人杜甫,竟然被酒肉撑死了。

这看起来,多么像一个悲惨的冷笑话。

但是,很多人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竟然是被酒肉撑死的。后人还有不少美化,说他和屈原、李白都是落水而死。还有的说,杜甫是因为饥寒交迫,病死的。更有的说,杜甫不舍得吃光牛肉,结果肉变坏了才吃,结果食物中毒死了。

无论有多少伪饰,只不过是不想让诗人以这样的死法而离开人世。

其实,长征时期,很多没有饿死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到达陕北时,因为吃的太多,也有不少撑死的。杜甫被撑死,也许并非不光彩。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

因此,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虽然如此,他们二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的预言与杜甫的命运,诗仙诗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vw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