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史》是王赛时先生集20余年的研究学力与深厚积累,融无数个不眠之夜伏案辛苦之心血而成。正是“二十年来,笔者不揣力薄,不惜耗费,锲而不舍,方才完成了这部《中国酒史》。”王先生在前言中如是说,乃为作者的肺腑之言。读完墨香尚未散尽的《中国酒史》一书,虽手欲掩卷却心起波澜。因为,在小编的眼里,《中国酒史》是一部横空出世的研究中国酒文化的抗鼎力作,洋洋洒洒40余万字的心血是作者尽情对飘荡五千年中国酒香的文化诉说。建议大家去阅读和理解!
但今天小编要写的却不是这本《中国酒史》,而要从《中国酒史》延伸写中国酒史之野史,何谓野史呢?野史即所谓的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历史是人类书写的历史,那么写野史就更离不开尘世中的男男女女。
※ ※ ※酒世界里的男人们 ※ ※ ※
男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应该是与酒度过的。真正的男人,不可以没有女人,更不可以没有酒。酒,对于男人,就像想象之于诗人,脂粉之于美女,是男人的精魂与点缀。男人,因没有女人而寂寞,倘若没有酒就更寂寞了。
NO.01 【酒宗】孔子
孔子一代儒学宗师孔子爱喝酒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经常参加乡邻举办的酒宴,而且酒量很大。《论语•乡党》里记录:“夫酒无量不及乱。”意思就是说:喝酒这件事,是不需要限制饮酒量,只要不喝醉就行了,由此足可见孔子的酒品和酒量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论语•乡党》第6节又中说:“沽酒市脯不食。”即买的酒不喝,买的肉干不吃,可见孔子对酒质量的要求之高。第7节说: “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意思是坐席放的不正,就不落座。参加乡邻举行的酒宴时,要等老人们都离席之后,孔子才出去。可见孔子时期就已经很重视饮酒的礼仪。
关于饮酒,孔子的做法和态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因为饮酒涉及陪伴亲友,因此没有一定的量的设置,而是用‘不及乱’,即不神志昏迷错乱为上限。中国人饮酒,最佳状态是微醉而不大醉,大醉则被耻笑。因此这也构成中国酒文化的特点 !
NO.02 【酒仙】李白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醉酒《襄阳歌》李白的酒量其实是最差的!他经常喝醉,却醉得肆意潇洒,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酒仙”。他最厉害之处在于喝醉就写诗,写得比喝醉前还好。有一次他在长安酒肆醉得稀里糊涂,突然被皇帝召见入宫写乐府新词。他迷迷糊糊地来到金銮殿,一口气写下十首诗,就醉倒在金銮殿的台阶上,还吆呼着高力士帮他脱靴子......喝醉酒不仅狼狈,还给自己结下了仇敌。
李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此生必将与酒相伴。李白重情谊,广交好友。朋友一多,就免不了要分分合合。团聚时,心中喜悦自不必说,此时倘若不好好喝两杯又怎么对得起朋友对得起“酒仙”这个名号?分别时,内心必定不会好受,心中郁闷无处抒发,便将此离情寄托在酒上,大家一醉方休,也就不知何为痛苦了。这一杯杯的美酒,又何尝不是李白与友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体现呢?
假如没有酒,李白就写不出那么多千古名篇,假如没有这些诗,李白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诗人。是酒,升华了李白和他的诗。李白爱酒,爱之有道,何错之有?
NO.03 【酒颠】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饮酒喝酒犯糊涂的不仅仅是李白。他的好朋友杜甫喝醉的情形也令人瞠目结舌。在杜甫不愿提起的《101件尴尬往事》中,就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杜甫到好朋友严武因家里喝酒。这位也是酒量极差的主,没两下就喝醉了,一跃而至床榻上,喊着朋友他老爸的名字,凶答答地嚷嚷:“严挺之乃有此儿!!”真是不知所云...尴尬...尴尬...
都知道李白喜欢饮酒,自号“酒仙”。其实,杜甫喜欢饮酒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李白。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篇),说到饮酒的有170首(篇),占全部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而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篇),说到饮酒的有300首(篇),占全部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杜甫在饮酒上之所以没有李白有名,主要原因是:李白常常喝醉,并且喜欢把他的醉话、醉态写进诗歌;杜甫却是皮里阳秋,讥讽入骨。不同之处又印证了两人相同的爱好:嗜酒。
NO.04【酒神】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酒神曹操曹操(公元155〜220年)是三国时期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今安徽亳州人。因《三国演义》一书的艺术描写以及戏台上的塑造,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狡诈的白脸奸臣,深受中国正统儒学熏陶的多数中国人对他没有好感。鲁迅却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他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曹操初随袁绍讨伐董卓,后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
他非常爱喝酒,但不是“高阳酒徒”。他对酒的赞美,话虽不多,但非常精辟,对后世影响很大。对酒当歌。在饮宴之际,他尽兴而欢,开怀畅饮,并朗诵道:“酒与歌戏,今曰相乐诚为乐”(《曹操集•气出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在他看来,人生苦短,酒是助兴之物,面对美酒,正应以歌和之,来增加场面的欢乐气氛,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曹操在笙簧酒醴之中,备感创业艰难,常不免追忆起往日的坎坷历程,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表达了他盛年已逝,功业未成,人生易老的复杂心情。在曹操看来,“唯有杜康”,才能解除他内心失衡的焦虑与忧愁,才能恢复一个完整的正常的曹操。
NO.05【酒禅】宗杲
宗杲禅师历史上有位很喜欢喝酒的和尚——我说的不是济公,而是宋代“参话头”的始祖宗杲大师。是我们的宁国市人,他宣称:“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于是许多禅师打破戒规,纵情酒色,自称醉髠。他们醉颠法常,非醉即睡,劝饮颂酒,圆悟主张“事事无不碍如意自在”。和尚能喝酒到这个境界,也是“活久见”了!
NO.06 【酒懒】皇甫亮
历史上还有位喜欢喝酒的名人——皇甫亮,北齐皇甫亮生性质朴纯厚,从不说假话。曾经,朝廷下令各部门官员都要严格考勤。皇甫亮三天没上班,文宣王亲自过问皇甫亮缺勤原因。皇甫亮说:“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这皇甫亮也老实地过分了吧,下雨和生病不上班还说得过去,喝酒不上班就有些交代不了了。不过,考虑到他没有说谎,朝廷对他也没有过多责罚,只给了三十大板。(原文:一日饮,一日醉,一日病假)。
NO.07【酒痴】刘伶
刘伶醉酒图因为喝酒挨打算什么,有人连死都不怕呢!魏晋刘伶字伯伦,是我们安徽省宿州市人士,晋朝的“竹林七贤”之一。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一壶酒、一把锄头。酒,自己拿着喝;锄头,书童拿着用。他告诉书童:“要是我不小心喝死了,就地埋了罢。”
说到此人我不得不讲个故事,刘伶好饮酒也极能饮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不满,他便经常出外游历,喝酒。有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开酒坊的人也该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名声,再想想该不该夸此海口。谁人不知我刘伶:往东喝到东海,往西喝过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到塞外边。东南西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门关。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杜康便拿出酒来叫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要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刘伶说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脑及晕,眼发蓝,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东摇西晃,口里还嘟嘟囔囔说着胡话。一回到家,刘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一天,杜康到村上来找刘伶。刘伶的妻子上前开门,问他有什么事情。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妻子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像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了眼,嘴里犹喃喃夸道:“好酒,好酒!”从此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传开了。有人说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仙,上天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杜康造酒刘伶醉。
NO.08 【酒判】孔觊
孔觊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这位仁兄是孔子的后代,继承了祖先嗜酒的基因。少年时代就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同僚多有欺凌轻慢,尤其不愿曲意侍奉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 他不置办产业,家里经常很贫困,财务无论多少,都不曾在意。他做二府长史,典签谘事时,(手下人都很畏惧他)他不叫上前他们不敢上前, 他不让离开他们不敢离开。
虽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却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时候判决,不曾有过阻滞。众人都说:“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胜过世人二十九天醒。就连宋孝武帝刘骏都知道孔觊这毛病,如果有事找他,都要先让人看看他酒醒了没有。
孔觊最后死于乱世中的纷争,临死前,他要求再喝最后一次酒。看到对方吃惊的样子,孔觊解释说,喝酒是自己平生最大的爱好。一个到死都不忘喝酒的人,酒,真的是他最大的爱好。
NO.09 【酒怪】石曼卿
【燕归梁·春愁】---石曼卿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
算从古、为风流。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石曼卿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今河南省商丘人。石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著有《石曼卿诗集》传世。
《梦溪笔谈》中记录了他发明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饮酒法,什么囚饮、巢饮、鳖饮...他有的时候和客人痛饮,披头散发赤脚,带着枷锁,这杯称之为囚饮;有的时候,又爬到树上去喝酒,称之为巢饮;最奇葩的是用禾桔将自己捆起来,喝酒的时候探出脑袋,不喝又缩回去,像只乌龟王八一样...他将其称之为鳖饮。行为艺术家的世界真的搞不懂。后来仁宗皇帝实在看不下去了,叫他戒酒。他一戒,便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故他称之为酒怪也确是实至名归!
死后,他的酒友苏舜钦写了一首诗《哭曼卿》,曰: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NO.10 【酒煞】石崇
石崇劝酒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马石苞第六子。生活极度奢靡,但却是白手起家。
《石崇斩美人》中记载,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其荒谬程度,胜于海天盛筵千百倍。
※ ※ ※酒世界里的女人们 ※ ※ ※
酒世界里的女人,以举若飞升之体态,醉眼迷离之秋波,让整个世界都跟随着自己一起飞舞……古有杨贵妃醉酒后千娇百媚的神情和体态、史湘云醉卧芍药树下的那份率真憨直与甜美,有道是“湘云醉卧芍药圃,蝶伴争舞花斗艳”。这道风景可以使男人沉醉、着迷,也可以使自己因真实而可爱。任他山穷水尽,任他柳暗花明,只要有一杯美酒,大事小事顿时化为乌有,天地万物即刻化作无物。
自古以来,著名的“女酒鬼”中就不乏美女、才女,可以说,越是感情饱满,才情充沛的女人,喝起酒来,会更有意趣和风情。上至西汉,下至民国,许多女酒神的酒桌风采令我们至今仍回味不已——
NO.1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年)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梁启超之子)第一任妻子。
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胡适称她是一代才女;儿子梁从诫说她是慈爱的母亲,金岳霖为她一生未婚。她是林徽因,她目如点漆,肤若凝脂,身处众人之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姿容清丽、清而不傲、淡而不孤,如此妙人才能让志摩一见倾心吧。笔者也曾读过林小姐几篇小诗,真正诗如其人!
徐志摩看林徽因哪里都觉得好,在徐志摩眼里,林徽因是很有个性,经常喝酒和抽烟,甚至还写诗夸她,徐志摩深深的被林徽因一边拿着酒杯小酌,一边吐着烟圈的神态深深吸引。1928 年12 月13日徐志摩给小曼的信中提到林徽因“林小姐风度无改,谈锋犹健,兴致亦豪,且亦能吸烟卷喝啤酒矣”……想象下林徽因左手夹着哈德门,右手抡着酒杯:“志摩,感情浅, 那就舔一舔吧……”。
NO.2董小宛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一一吴伟业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
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董小宛(1624—1651年)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董小宛是男人心目中几近完美的女人。她美玉无瑕,出淤泥而不染,是个孝女,为母治病,堕入青楼,身在青楼,心比莲花净。她如愿以偿,与冒郎有情人终成眷属,嫁入冒家后却管弦义、洗铅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歌妓到贤妻良母的华丽转变。不仅“入得厨房”,更能“出得厅堂”,成为丈夫贴心的女秘书。为爱呕心沥血,在冒家逃难时仍不离不弃,精打细算使得冒家度过了难关。丈夫生病时悉心照料,像一支红烛,绽放着美丽,照亮了他人。
可董小宛最初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酒鬼,第一次与冒辟疆相见时“薄醉未醒”,因为前晚喝多了。第二次见面没唠上九句话就开始上酒“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董小姐的酒量好,曾经用盆跟人对灌。董小宛如此酒量,应更名为董“小碗”。
NO.3杨贵妃
《清平调》---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贵妃醉酒杨玉环(公元719-公元756年),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由于唐玄宗后期耽于享乐,过度宠爱杨玉环而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事情。并且任用奸臣李林浦。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亲手葬送了开元盛世,和杨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她自然是“红颜祸水”。 但她却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因为她和唐玄宗之间是真正的爱情。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这是关于贵妃醉酒的历史记录。
NO.4徐昭佩
《春别》---梁元帝萧绎
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徐昭佩化妆半边脸徐昭佩,山东郯城人,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湘东王妃。说起徐昭佩,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这话指的就是徐娘徐昭佩。
虽然半老的徐娘很有风韵,但历史上徐昭佩其实并不漂亮。徐昭佩与萧绎两人一路共患难走过来,非但没有鹣鲽情深,反而变成了一对怨偶。萧绎虽然是皇帝,但从小瞎了一只眼,徐昭佩看萧绎来就在半边脸上化妆,以此讽刺他. 这还不够,徐妃还致力于给皇帝丈夫戴绿帽子,还是明目张胆地戴。徐昭佩生性喜欢喝酒,常常大醉,萧绎回到房间,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徐昭佩和荆州后堂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道人私通。她酷好妒忌,见到不被萧绎宠幸的妾,便并坐一起交杯共饮。刚刚觉得有孕的,她就动刀杀人。萧绎的随从暨季江有姿容,徐昭佩又和他私通。暨季江常常感叹说:“柏直的狗虽老仍能狩猎,萧溧阳的马虽老仍能驰骋,徐娘虽老仍尚多情。”此即成语典故“半老徐娘”的出处。有这样的老婆,即使身为皇帝也是要醉了。
后来萧绎借宠妃王氏之死赐死了徐昭佩,徐昭佩自知不能幸免,投井自尽。萧绎还是不能泄愤,他将徐妃的尸体捞出来,送回徐家,称“出妻”,他不愿意到了阴间,她还是他的妻。徐昭佩死后,萧绎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将她安葬在江陵的瓦官寺,而且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萧绎还亲自写了一首《荡妇秋思赋》描述徐昭佩的淫秽行为。他们也许曾经深爱过,但最终没有了爱,只余滔天的恨,都是固执的人,不懂得退让,一定要互相折磨一辈子。
NO.5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从小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
年少时期的李清照朝气蓬勃,热情洋溢,有着男儿的豪爽之气,丝毫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这种富有叛道的个性,从其敢饮敢醉的气概中就可窥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的这首词,也将年少的明亮活泼一展无遗。
但是,李清照也有着女儿家的温婉多情,她也会伤春悲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时正春,花却就要凋零,她不禁感慨韶华易逝,因而举杯自饮,独自伤怀。一番酣睡,酒醒后,就赶忙问侍女,花是不是被狂风吹落了?由此足见诗人内心的敏感多情,不然也不会因伤怀而一人饮酒醉了。
李清照嫁与金石世家的赵明诚后,度过了一段幸福欢愉的时光。夫妻二人时常把盏东篱,品茶论诗,他们之间如胶似漆,为世人钦羡。偶有分别,李清照就“东篱把酒黄昏后”,感叹“人比黄花瘦”。丈夫离家未归,她便只能独守空闺。每当黄昏时分,翘首期盼却未见归人,这份思念又该如何消除?只好把酒一盏,独自品味思念的苦涩。“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她精心打扮,涂脂抹粉,期盼丈夫早日归来,与她一起饮酒作诗,剪烛西窗。可是丈夫在外,久不归来,她这番诗情又可与谁人诉说呢?她只能暗自垂泪,饮酒弄墨,以慰相思之苦。
没想到吧,这位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酒鬼,而且我一点儿都没冤枉她——李清照留存下来的作品里通篇都在喝喝喝……“煮酒笺花”、“香消酒未消”、“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愁浓酒恼”、“酒美梅酸”……只《漱玉词》里“醉”字就出现11 次,“酒”19 次。
你说李清照能不能喝?疏不疏狂!
女人爱喝酒,其实是喜欢看自己酒意中面色微红的娇媚,喜欢看自己微醉时流溢的眼波柔柔,她知道那时自己很美。她还喜欢微醉时那种轻松,浅浅的眩晕,手脚轻盈如舞步袅娜,自有一种典雅,一种傲慢,一种矜持。女人本身就是酒的化身,绝佳的性情和最美的颜色,离不开造化之神奇的妙手勾兑。一杯在手的女人,或小心翼翼,或驾轻就熟地勾兑着自己的香醇与美丽……微醉的女人都很美,很女人。
小编的酒库 觉得好来勾搭我 扫描加入007,做战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