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心理学观点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被用在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正方面,便产生了与认知有关的疗法。
认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这一事实并不是在认知心理学实验室中发现的,而是心理学临床实践的产物。《触龙说赵太后》
认知心理学最大优点是能够不带成见的吸纳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如对某一具体认知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客观化、量化的工作程序,就是来源于行为主义疗法。
知觉过程:
刺激物-(感觉器官)~感觉材料-(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
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物作出评价,对当前的事件加以解释,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这种被激活的情绪行为系统不是纯粹的、孤立的情绪与行为,而是由认知因素决定的一种特定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至于目的动机和行为,也是有认知过程来把握的,特定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由此看来,从刺激物的出现到行为反应,在整个的“反应链”中,认知活动的确是无处不在,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和矫治的目的。
二、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人本主义的“人”。主要是指个体自我自我的存在,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
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咨询,实质上是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应存在人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为准绳,围绕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平等、自由地”讨论。
这一理论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即真实的,真诚的,团结的、正直而诚实的、没有保守的偏见,让求助者感受到一种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氛围,是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种治疗关系中求助者无限的“潜能”便可迸发出来,推动求助者直逼“自我实现”的顶峰获得“自我高峰体验”。
罗杰斯说,如果咨询的过程满足三个条件即①和谐的咨询关系,②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③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那么求助者身上这种已1存在的能力就很有可能释放出来。
三、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一)基本概念
1.人性
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叫做人性。
人性是人的三种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人的三种基本属性如下:
①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它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②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它体现为: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③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人性心理学
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人性心理学明确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3.心理动力
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来自人性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
①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
②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③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三种发自人性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4.个性心理
心理的差异有两大类型,一是彼此有差异的群体心理,二是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通常所谓个性心理,就是指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或称作个体的心理差异。
个体心理差异也可以说是不同个体的生物学差异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的表达。
个性心理总是遵循生物学规律,因袭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在人类不同的认知水平制约下渐渐形成的。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个性心理。
5.情绪与健康
人有三种发自人性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的情绪,否则产生负向的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二)对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认识
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是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
诊断:应全面收集与三种基本属性相关的资料,经过对比综合,最后在症状的背后,从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主次原因。
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他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