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每天写1000字
日更笔记《人格心理学》11.6 人本主义流派:Q分类技术

日更笔记《人格心理学》11.6 人本主义流派:Q分类技术

作者: 码农肥波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2:48 被阅读6次
    《人格心理学》Jerry M. Burger 陈会昌译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和评价的具体目录包括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卡尔·罗杰斯
    • 亚伯拉罕·马斯洛
    • 最佳心理体验
    • 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
    • 评价:Q分类技术
    • 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本篇包含“评价:Q分类技术”和“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Q分类技术

    对各个流派的心理治疗师而言都有一个挑战是如何展现其治疗的有效性。Q分类技术已经被证明是可用的一种工具。这项技术由斯特芬森创建,其基本程序已经被应用与多种心理学概念,包括亲子依恋,防御机制,气质,恋爱关系强度等。

    加利福尼亚Q分类法是很多人本主义治疗师使用的Q分类法的一个好例子。这项测试材料并不复杂。它是一套100张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印着一句自我描述的话,例如“我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从别人那里寻求支持”,“我有很高的自我抱负”。如果你是一个来访者,治疗师会先指导你阅读卡片,然后将他们分类。

    第一步,他请你根据卡片内容与自己的符合程度把所有卡片分为9类,分别代表最符合你(第九类)和最不符合你(第一类)的特征。用这种方法你就向治疗师提供了你的自我概念的轮廓。

    第二步,将卡片的位置进行记录后,你把卡片重新洗牌,再做一遍。但是,这一次你要根据“理想的”自我对卡片分类。在完成了现实的和理想的自我分类后,你和治疗师就可以比较两者的概况了。当然治疗师可能并不同意来访者对自己的分类,眼光敏锐的治疗师能察觉一些蛛丝马迹,帮助来访者看到真实的自己。

    有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不同后,可以计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研究者们也发现,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高相关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关。一些研究发现,来访者经过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其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

    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运动像一场风暴一样席卷心理学,被称为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外的“第三势力”。持各种观点的心理治疗师都转而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人本主义倾向的互助小组和研讨班在各地不断涌现,人本主义的观点也被应用到教育和职业领域。像风暴崛起时候的速度一样,20世纪70年代,第三势力迅速衰落。不过至今人本主义还是留下了很多自己的印记,很多治疗者依然宣称自己具有某种人本主义的倾向,人本主义的研究也依然活跃。虽然第三势力从来没有取代根深蒂固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但是它为心理学者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人性的视角。在这一浪潮中我们能看到人本主义是有贡献也有缺陷的。

    优势

    人本主义理论吸引了不少人格研究者对人格健康方面的关注,近期人们对积极心理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注意力转向创造性、快乐以及幸福感等问题上。

    人本主义对探索治疗方法的心理学者和咨询师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本主义的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在教育、传播学和工商管理专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企业领导和组织管理心理学通过关心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来提高工作满意度,许多教师和家长在儿童教育中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建议。

    批评

    人本主义用自由意志概念解释人的行为,这种依据使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科学研究不相适应。科学依据的是一些时间由另一些事件决定的概念,所以科学研究基于这样的假设:行为是各种因素决定和可预测的。如果我们接受行为由自由意志决定的观点,这些假设就会崩溃,我们可以把任何行为解释为是由自由意志导致的,但是这样研究就无法支持这种解释。自由意志的定义也不能在任何可观察和可预测的因素控制下得出。这并不是说自由意志不存在,只是他不能采用科学方法来探索。面对这一问题,马斯洛说,除了科学方法,还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人格。

    对人本主义的另一个批评意见是,该理论的许多重要概念难以界定。自我实现、充分发挥功能、高峰体验,这些含混的东西阻碍了心理学者充分地考察人本主义的许多概念。如果我们不能确定,什么人达到了自我实现什么人没达到,我们如果进行研究呢?由于大多数心理学者接受的都是研究者的训练,无法接受人本主义概念,因此导致对该理论是否有用的诸多质疑。

    另一些批评者认为人本主义治疗方法的适用性有限。它的治疗局限于范围狭窄的一些问题,创设恰当的人的成长的氛围对一些来访者有用,但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帮助不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还因为对人性作出过于天真的假设而受到批评。例如,一些人本主义理论家假设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尽管这更多是一个神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实证问题。但很多研究者难以接受。

    另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实现一些隐藏的潜能的愿望。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描述指出,每个人都能以某种方法称为画家、诗人和木匠。在马斯洛看来,关键在于这些装在瓶子里等待开发的真实的自我哪一个被发现。这种先验轮语调似乎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自由意志自相矛盾。

    附录:《人格心理学》笔记索引

    1. 什么是人格
    2. 人格研究方法
    3. 精神分析流派:佛洛依德流派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4. 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5. 精神分析流派:新佛洛依德注意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6. 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7. 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8. 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9. 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研究
    10. 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11.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2.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13.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4.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相关研究
    15. 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16. 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笔记《人格心理学》11.6 人本主义流派:Q分类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v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