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指导生活的算法

指导生活的算法

作者: 自渡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9:32 被阅读0次

指导生活的算法

算法不是算命,不能让你算无遗策,但能让你游刃有余。

近期在“得到”听到一本书,叫《指导生活的算法》,用数学算法指导生活,提高人们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的自主性,能让人们更理性的把握世界。

马克思主义讲究辩证唯物,作为方法论,当然很好。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往往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都有许多制约条件,各个条件都有轻重缓急,如果用辩证思想,仅从方法论上讲,就很难做出抉择,或者说会因为作抉择而付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是有一片树叶加另一片树叶,等于2片树叶。如果从实物上讲,两片树叶之和,要么是一点几片,要么是二点几片。但是人们都说两片树叶,或者说一大一小两片树叶。所以,人们认识世界,数学功不可没,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应用题,这些数学模型,就是生活事件的简化。

大千世界,风云变幻,红尘世界,变数更多。所以,人类社会中,并没什么绝对,只有概率。我们只能说,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不能保证100%必然发生。

人生在世,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也是时间。所以,时间至关重要,在许多事情中,引入时间变量,才能做出更好的抉择。

举例说明:

你家家附近有个餐馆,去过15次,9次体验非常好,6次体验不怎么好,明天晚上准备出去吃饭,是否应该尝试一个新餐馆?难以选择吧。

引入时间变量:

如果要在这个城市住很久,就应该去尝试新餐馆,或许可以找到更合胃口的餐馆,值得为此付出;如果明天要离开,今晚就应该追求稳定,不必尝试新餐馆。

同理:在一个单位工作好几年,有时候感觉好,有时候感觉差,应该跳槽吗?

如果还很年轻,就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过两个月就退休,就不必跳槽了。

更多内容,请看原文:

指导生活的算法|万维钢解读

关于本书和作者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布莱恩·克里斯汀,他是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士,还是2009年人工智能洛伯纳大奖的得主,是一位文科特别好的理工男。另一位是汤姆·格里菲斯,他是加州大学心理和认知科学教授。

这本书是去年四月才出版的新书,目前只有英文版。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决策,原来都可以用算法来解决。听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与其浑浑噩噩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如有点理性决策的精神,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本书核心观点

生活中的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决策,原来都可以用算法来解决。与其浑浑噩噩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如有点理性决策的精神,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或者转发到朋友圈

第一,生活中的很多复杂决策,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是可以用算法来解决的。

1,想买房子了,却拿不定主意该买哪套,怎么办?数学家用算法计算出的策略是,你要把这一个月的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只看不买,就是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了解一下市场上哪些房子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记住在这个阶段内你看到过的最满意的那个房子。等到过了37%这个时间点之后 ,你就进入第二阶段,从这天开始,你一旦遇到一个比第一阶段那个最好的房子好,或者类似的房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2,找结婚对象也可以用37%规则。比如一个女青年,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阶段分割点就是26.1岁。所以,在数学家看来,这个女青年的最佳择偶策略是这样的:26.1岁之前是观察期,她应该只交往不结婚,但是必须要记住在交往的男生中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结交新的对象,一旦遇到一个比那个人还好,或者和那个人差不多一样好的男人,就应该马上把他拿下。

3,我们经常为去哪家餐厅吃饭犯愁。假设你家附近有个餐馆,你已经去过15次,其中9次的体验非常好,有6次的体验不怎么好。你打算明天晚上出去吃饭,那么你是否应该尝试一个新的餐馆呢?数学家提醒我们,计算的关键在于时间因素,假设你还打算在这个城市住很久,那你就应该去积极探索新事物,冒点险是值得的,一旦发现一个好餐馆,将来可以继续去。可是如果你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那么在离开前的这个晚上,你需要的是最稳妥的体验,所以该去你常去的那个老餐馆。

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会沉迷在细节里,看不清大方向,其实是犯了数学上的过度拟合错误。

1,一个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个年轻人对着PPT滔滔不绝,可是台下听报告的一个大佬,有点不耐烦了,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年轻人马上被难住,于是大佬否决了年轻人的整个提案。在一线做事儿的人,用了很多很多精力专注于各种细节,可是大佬们想问题却往往是写意的,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决策。

2,有个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备课非常细心,1个小时的课程他会用10个小时准备,教案和PPT无比详尽。到了第二年,他新开了一门课,可是因为工作太忙了,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备课,不得不简化仓促应对。他自己很焦虑,结果学生反而更喜欢新开的这门课。他准备的时间短,效果反而更好。数学家管这个现象叫做“过度拟合”。

3,怎么避免过度拟合,书中给了三个建议。第一,限定思考时间。比如一天小时之内必须完成报告。第二,限定内容长度。比如 “电梯谈话” 。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

第三,数学家能用算法告诉我们,应该着眼未来,还是关注当下。

1, 很多生活问题都是数学问题,本质上是说,你到底应该花费精力去探索新的信息,还是专注于从已有的信息中获得收获。

2,数学家建议我们考虑时间因素。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就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再过两个月就退休了,你还跳什么槽。有些鸡汤说,我们要把每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这纯属胡扯,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就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再过两个月就退休了,还跳什么槽?

3,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因为探索新事物的好处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巨大,你会不断地遭受失败。老人不探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探索了,而是因为他们不用探索了,他们已经完成探索了。

第四,时间问题本质上是个数学问题,用数学家的办法管理时间,才能活得更有效率。

1,关于时间管理,到底应该小事优先、应该要事优先,还是急事优先?其实都是心法,而不是算法,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2,数学家思考的是,找到一套算法给时间管理找个最优解。如果你的任务都是有截止日期的,数学家的建议非常简单,那就是按照截止日期的的早晚安排任务,先做最早截止的任务。这个算法称为“最近截止日期”算法。

3,如果你想要的是尽可能按时完成更多的任务,那你就应该先放弃那个占用时间最长的任务。

4. 如果这个任务牵涉到别人的等待时间,我们就应该用“小事优先” ,也就是完成时间短的任务优先的原则。小事优先,可以确保让等待的时间之和最小化。在小事和要事之间权衡,先估算一下每个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你算一算每个任务的“密度”。一个任务的密度 = 重要程度/完成时间,然后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底的顺序去做事。

总结

总之,生活中的复杂决策,如果用辩证法思维来解决,一定会陷入“哪种说法都有道理”的困局,用数学算法来思考问题,能帮我们避开这种无谓的困局,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提高自己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    

撰稿:万维钢

播讲:金北平​​​​

相关文章

  • 指导生活的算法

    由万维刚老师解读 关于本书和作者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布莱恩·克里斯汀,他是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士,...

  • 指导生活的算法

    指导生活的算法 算法不是算命,不能让你算无遗策,但能让你游刃有余。 近期在“得到”听到一本书,叫《指导生活的算法》...

  • 指导生活的算法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 是布莱恩·克里斯汀,他是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士,还是2009年人工智能洛伯纳大奖的得...

  • 《指导生活的算法》

    关于本书和作者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布莱恩·克里斯汀,他是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士,还是2009年人工...

  • 《指导生活的算法》

    指导生活的算法 一37%原则: 设定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0开始到37%,只负责观察,再这个阶段里最满意的是什么样...

  • 指导生活的算法

    目标: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自己面对无所适从的事件如何做出选择?是把选择权交给命运吗?不,计算机算法可以解答咱们...

  • 指导生活的算法

    20200327 指导生活的算法---《高手》---阅读分享7: 上几个小节,我们分享了关于智慧的话题。下面我们继...

  • 《指导生活的算法》

    以下内容全部摘自逻辑思维,很简短的几段文字,却能够带来很大的勇气和信念! 三个智慧—— 我们希望每一天都活在当下,...

  • 指导生活的算法

    数学家给出一个做决策的重要的数字-37%。把决策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一只看不下手,记录下最满意的。阶段二一旦发现好于...

  • 2018-01-21

    指导生活的算法 算法不是算命,不能让你算无遗策,但能让你游刃有余。 近期在“得到”听到一本书,叫《指导生活的算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指导生活的算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yq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