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奇葩说》是一档有趣的节目,其有趣在于虽辩论于同一主题,却总能有一些有趣的观点出于辩手口中。有的主题让人潸然泪下,有的看似歪理却不失逻辑。
一场辩论下来听到了不同的言论,逐渐发现人的特性是带有个性化的显著特色。
而很多人往往关注的是这个社会的群体性。当一个个人被放进一个个群体之后,就拥有了不同的标签。我们在讨论一项事情的时候也会将其纳入各种各样的情境乃至角色之中,然后认为这种认知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正确”必须打上个人的符号。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一个辩题的时候,我们会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对这个社会或某个群体的认知出发,来进行自己的言论的一个解释。
我们往往会争论一个事情是不是会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接触的圈子其实已经被自己的选择给圈限了,我们只能从经验出发,无论是来自于生活还是来自大众媒体或是权威的观点,这种个人经验在通过人际交谈之后会得到一定的积累或加强或打破,在这个时候,人就会调整自己原有的“框架”或“基模”,来重新适应外在环境。
在社会这个外在环境中,我们有各自需要承担的不同的角色,在学校的时候是学生,在工作单位的时候是雇员,在家庭的时候是孩子….我们在承担这个角色之上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关系之中,我们所面对的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人际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恋人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的交流……
当这种外在交流内化为人内交流之后,人就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或是观点。人内交流最后回归到人的大脑,进行对自身、对外界的一种思考,然后在某个时刻又会付诸于某种交流中,形成一个无限进行的循环。
作者简介: 和生活不说再见。一个简简单单的写作者,希冀于一思一想,一字一句之间,为灵魂增色,为生活添彩。亦愿白发苍苍那天,灵魂依旧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