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有一个别称叫读书。但奇怪的是,学校却排斥读书——当然这指的是所谓的“闲书”。
“闲书”有很多种,杂志,漫画,小说,文集……无论高雅低俗,无论消遣求知,老师一视同仁,全部禁止。“你们来学校是干什么的?是来学习的。”每一次老师都会这样教训我们。
我是一个刻板的人,总是顺从他人的意思,我也是一个胆小的人,总是怕违反规矩被惩罚责骂。但总有些“不怕死的”,在高三还在读“闲书”。当然,他们分为两类,用来打发时间的和用来修养身心的。前者看的包括体育类,漫画,玄幻小说。后者则看名著或其他文学类书籍。大多数时候被发现了,班主任只会提醒一句。但是如果次数多了,便会引发争端。我厌恶争执,因此对那些一意孤行的同学和古板固执的老师感到厌烦。哪一方顺从不就行了吗?不要读书了不好吗!
冷静下来,我感到一阵悲哀,我也愿意读书,我也愿意追求高雅的艺术,但我却没有勇气打破桎梏。我决定尝试一下,我决定突破一下规矩,但谨守规矩的本能束缚着我。
一天,我终于摆脱了它。那时刚考完试,但在工作日还要去学校,无人监管只有同学在上面讲题。我偷偷地带了一本鲁迅的小说集在自习时读,一方面打发时光,一方面满足自己“超越自我”的欲望。
“在看什么呢?”一个声音传来。我惊出一身冷汗,但随即便放下心来,是同桌,他也捧着一本书。我把封面指给他看,不想,他不冷不热的说道:“哟,你还读鲁迅啊。”我察觉到他的嘲讽,便不再交谈,自顾自地继续读书去了。后来,我与前排换了书读,那本书名叫《国富论》,厚厚的,让我有些不愿看下去,但另一些人读的大多是我不屑一顾的杂志或爽文小说。但是麻烦又来了,走过我座位的人总会询问我在读什么,而但我指给他们看时,他们大多会嘲讽几句“你看这么高深的书啊!”“你看得懂吗?”“你以后要当经济学家?”。不知是否是我神经敏感,我总觉得我读这本书好像碍了所有人的事。
我对自己说,不要读书了!规定不让看,你看了还成了异类。学习吧,学习吧,我还是去学习吧!我还是当那个牵线木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