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
让人向往的友谊,是在两个人多年没有见面仍旧可以约在一座城市一间咖啡厅,没有刻意的要求时间,对面坐下就可以一如往常:
“你给我点的茶喔!”
“对啊,哎,我跟你说,我昨天碰到一个人,真的超气人的…”
听起来很是羡慕,但细细想来,却又是经不起推敲的天真。
听人说,
让人心动的爱情,是有ta在,既能感受到一个人的自由,又不失两个人的甜蜜。
听起来很是浪漫,但在寻得路上又会尝尽多少苦头呢。
即使我始终相信,这个世上总会有个人待你如姐妹,护你如生命的。但是在你碰到他们之前,必要的考验是逃不掉的。而有时候,遇见不是难事,守护能够将人打败。所以我们读到的故事,听到的传言,经常是一些不幸,所谓“坏事传千里”,并非标榜或悲观,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经得起琢磨的真情真的是太少了。
现在有个现象发展得很是有趣,就是对女孩结婚问题的讨论。她们从害怕生小孩,到不想很快结婚,到现在害怕结婚甚至不想谈恋爱。除了有一部分来自男性的原因(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上个世纪或是遵循上一代的结婚观念),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她们对自身价值的追寻与实现。新一代女性,只要她们想,可以成为“女强人”,也可以成为顶梁柱,不仅赚钱养家,也不失貌美如花。真正做成了一个社会的榜样。(并非要求所有女性都如此,同样也并非所有女性都是这样,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
但是在遇到知心者、灵魂人的时候,经受的那些挫败和伤害,可能有时候无法避免。所以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了,在遇到伤害带来的痛苦时,是会去发泄、解决或是干脆逃离?
玛丽嫁给了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婚后她总是勤勤恳恳地照顾这个家,即使是这样,也免不了被伤害。在六十三岁的时候,她与那个偷腥的男人离了婚,即使有足够的钱供她生活,她还是选择了去找工作,是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到处都是啤酒、泥巴、关门的商店,还有一排排挂着出售标牌的房子。
以及在随便的场地上踢足球的孩子们,是的,足球。
她留了下来。
此前,她的人生都是规规矩矩的,甚至有点洁癖和强迫症。还有,她永远装着的小本子,她的事项清单就写在上面,一行行都是她的“待办”和“对勾”。她循规蹈矩加之情场失意,即使找了工作也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清单办事,进入她的领地便要经过她的“改造”。
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被记下来,严格按照去遵守,她并没有发现,即使是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也没有丝毫的想要去改变,既然已经经受了那样的失败。刻意地保持着自己的习惯不与周围融合,不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吗?
于是,她在这里的生活就是前夫长前夫短,做什么事情都能想到之前的他,必然也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
直到有一天,她的生命轨道里出现了一点什么新的东西,从她让换好干净球衣的孩子们进门在家里看足球赛开始,她的希望也从此开始了。
上至世界杯,足球真的是一项很平民的运动。所以,即使不是球迷,就是小白,从小学就接触的数学老师也会让我们知道足球上的黑白块数量吧。从作为一个文科生也在大学里短暂地加入足球队的浅薄接触中,也会很深切地能够体会到足球本身的力量,协作、奔跑、迸发,很容易让人的热血沸腾起来。更不用说那些一宿宿守在电视前为一场足球欢呼或惋惜的正宗球迷。世界杯的狂热便可略窥一斑。
玛丽应该也没有想到,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竟然还会有这么一群孩子在被撤了场地,丢了教练甚至被冷嘲热讽的环境中热爱并关心着足球。
这个事物看起来与他们毫无相干,他们却也没有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逃离,奔向所谓的希望。他们在一起,有球队,有足球,这已然就是希望,他们还能到哪里去呢!
于是,玛丽在这样大的年岁,这样固执的性格支配下,竟也能陷于淤泥而绽出菡萏。
这就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清单人生》所带给我们的,也许有些人对这部作品不很熟悉,但他的处女作,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汤姆·汉克斯主演)应该就比较出名。这部《清单人生》是继他的第二部作品《外婆的道歉信》之后的一本小说。可以看出,在巴克曼的作品中,他都是比较倾向于只写一个人物,并且这个人物形象都有些奇怪的“资质”:恪守陈规,都有着固执的人生原则,甚至厌世,还常常要求别人去遵守,性格讨人嫌等等。但是,作者却不会让他们一直“反人类”下去,他总会安排他们去一个地方,见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情,帮助他们“长大”。
毕竟困于固执比困于伤害要可怜的多。
作者的风格有一脉相承的习惯感,但是我更推荐这一本《清单人生》,虽然书名有一点鸡汤,但是内容本身是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的,尤其是对足球的爱,足球于孩子们,简直就是一种信仰般的存在。作者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一点,于家长里短、感情和风景的描写都充斥着对美好、希望的向往和坚持。
人生不只是一张清单,我们的生活也不需要铅笔和卷笔刀来安排。人生活到哪里,我们的激情和希望就应该带到哪里。也不要抱怨为时已晚,行动的开始,就是我们生活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