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年级上的期末试题考试内容固定、考点相似,临近考试为了了解学生答题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控情况,我利用晚修时间在两个班级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之前我自己先做了上一年期末考试的试卷,做的过程中发现难度很大。
两个班级的答题情况很有意思:偏文静的班级答题速度较慢,过了30分钟左右,刚刚做到课外文言文,尽管最后延长了时间,仍有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偏活跃的班级到了交卷时间准时交卷,干脆利落,不会就是不会,多给时间还是不会。利用睡前时间和午休以及工作时间连忙改出试卷,计算分数,对照去年的分数等级,发现两个班级都很差。
A班很多学生不知何为“提纲”,我以为小学就应该熟知的概念,他们竟然不知道是什么。这一题和仿句浪费很多时间。断句表现有失水准。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道选择题全错的人很多,静不下心来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更是没有展现自己应有的水平,对比作用的分析忘记联系文章的主旨。18题,思路完全被局限,言不及义。名著阅读的第2小题,一方面是对文段不熟悉,另一方面是不审题。总体情况是中等生表现还可以,优生不突出。
B班因为一贯表现不佳,这次测试反而让我收获了一些惊喜。复句选择题正确率高于另一个班级,写“提纲”一题有几个同学做对,另一班级则是几乎全军覆没。课外文言文断句、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17、18题一些学生都答得较好,注意到了两个主人公批判者的立场。表现得不好的方面是名著阅读很多学生是空白,可能和时间不够有关。基础方面不太理想,很多同学仿句的格式还不太会,拿到4分的人寥寥无几。翻译也有很多同学扣分。
假如没有这次测试,我不会发现这么多问题。所以中段考的优秀成绩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暴露出真实的问题。今天在科组会议中有个老师指出:古文上我们花的分数太多了。我也深有同感,但同时又不得不感叹,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是要考的,所以每篇文章都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下学期复习阶段,这群学生基础不太扎实,更是要花费时间查漏补缺。发现了问题,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除了巩固基础,还要再精讲一下练习过的试卷,在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积累和名著阅读方面自己还要精心备课。
这几天我浏览徐杰老师的公众号,他提到自己在工作之初,很少花费时间在抓学生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写教学反思上。我觉得自己要有针对性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抓住重点,花更多的时间精心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的写作。以前我花费很多时间在学生的默写批改上,现在看来对学生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可能只是提高了一分左右的平均分,却耗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用这些时间来备课、阅读、写作,对我的职业成长会有更大的帮助。接下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订正,培养他们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