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天”里突然停电,而且是从早上停到晚上,一天的平均气温在35度左右,感觉挺难受的,且不说停电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原本做好的计划受到了影响,无法按时完成。于是我反思:自己平时做计划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计划如何完成的,从而比较少考虑“突发情况”,更不可能把发生后的应对情形也顾虑到,如果习惯如此,往后就会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现在是和平年代,社会和谐,我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变数,这就很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形成定势,而不会去多想那些自己认为几乎不能发生的事。比如:每天都能在闹钟的“叫声下”6点起床,长年累月都是如此,因此从来就不会考虑闹钟突然不响的情况,但某天闹钟坏了或是延时了,你还能在6点起床吗?也许会,因为养成了习惯。也许不会,因为太依赖闹钟了。你可能注意到了,不管会还是不会,这都要对不确定因素有所考虑的情况下你心里才有底,才会有所准备。如果想都没想过、没考虑过,最终你会不知不觉用自己的未来去验证,这样付出的成本就有点大了。那该怎么做呢?
我做计划的时候,大部分考虑的是如何去做,第一步做成了,那下一步要怎样怎样……都是顺着去考虑的,那是因为在做计划的时候,心里已经默认每一步都会成功,但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记得查理·芒格喜欢逆向思考。假如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民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往那儿了。
从他这种思考方法出发可以想到,如果要把计划实施成功,那么在做计划的时候可以考虑如何才能使得计划无法实施成功。这样反过来思考,就会去考虑这其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会是什么,然后该如何避免,或者发生后又应该怎样应对……通过这样思考,做出来计划很大的几率是可以完成的。但你可能会说,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根本不可能全都能考虑到。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事实,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能考虑到,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为不能把所有不确定因素考虑到而不去考虑啊。
因此,不确定因素是不管你考不考虑的,它要来的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还是考虑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