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中国的边疆上就已经出现了通信兵,也就是邮差的雏形,到了西周,已经有完善的邮驿制度了。
人们在写信的时候通常要署名落款,写上某某缄、某某敬呈等。查询书信历史,我们会发现除了这些,书信格式中,还有“此致”、“敬礼”两个词。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词呢?
“此致”意思是“到此结束”。也即是写信者完整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告诉收信人,信写完了,话说完了。人们在书信中,结束时习惯写成“就此搁笔”、“至此再续”等字样,大都是“此致”的衍生。
“此致”与后面的“敬礼”,在内容上没有关联。因而,通常情况下,“此致”和“敬礼”要分两行写,表示不同概念。“敬礼”是一种礼仪,是写信人向收信人表示的问候。“此致”后面的“某祺”、“某安”、“某福”、“某禧”、“某吉”之类的祝福,和“敬礼”同源,所要表达的意思虽有区别,但都属敬祝之语。因写信人与收信者的不同关系,信中的问候语也就形式多样。在以前,书信后面的祝词是很有讲究的,给长辈写信,通常用到“敬请福安”、“敬颂崇祺”等字样,而给上级领导写信,“恭请”“祗请”、“敬请”一类,必不可少,平辈之间相对来说就比较随意了,“顺颂起居”、“顺候大安”即表问候,至于晚辈,“近好”、“近佳”也就表示了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