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有些意外的开篇,开始重新审视写作究竟应该怎么在行动上落地。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对于一个初写者,纸和笔很重要,是记录内心想法的工具,大脑的灵感转瞬即逝,必须第一时间快速记录下来,善于运用好的工具也是一种能力。
比如,我会随身携带一个可以塞进任何包包的小本子和一支笔,遇到好的东西可以随时记录。我在手机中有下载讯飞语音,可以更快速的语音输入内心的想法。
然而,在需要创新,毫无方向的时候,例如写一篇新的文章,做一个新的方案,面对一页新建文档的空白,内心更是茫然无绪。拿起一支笔,一个画着格子线的本子,随意的写下几个字,胡乱的几条线,几个圈,似乎找到了一点思绪,继续写,继续画,慢慢的,一个框架就出来了,脑子里开始浮现更多场景,更多的素材。一次创新就这样完成了。
正如文中提到的:我发觉当我再写带着强烈情绪的文章时,我非得先写在纸上不可。手写的动作和心情的波动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
2,意念,基于事实,而非感受。
我们经常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写文章也是如此。明明是要对发生的事情做一个分析总结,写着写着变成了评价和判断,而这个判断更多的是基于自我的感受,偏离了事件本身。
我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原本想的内容及观点和我写完后的内容相差很远。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今天终于明白,原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地按照被训练过的逻辑关系来纠正最初的想法。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束缚,表达出来的观点也会被捆绑,没有力量,因为,真相被掩盖了!
3,唯有痛快、自由的写作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以前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是需要有非常坚毅的品格才可以做到。因此,为了培养自己和孩子拥有这种“坚毅”没少付代价。最终结果也不过just so so。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书读多了,才明白,坚持不是来自于品格多优秀,而是源于真正的喜爱!
写作也是如此,为什么自己写日记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一到命题作文就死机?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因此,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内心,一心投入,只想通过文字来表达。
4,素材,用觉察积累,用思考发酵。
没有做过农活,不懂得如何堆肥,但我知道,那些乱七八糟的残渣剩饭甚至粪便积在一起会发酵,特别臭,却是最好的肥料。
在学习写作之前,我压根没想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就这么平淡的过了几十年。开始学会觉察之后,才知道,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记录下来,生命变得鲜活。
当我找到背后的深层原因,我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当我运用到文章中,让更多人收益,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5,稳定性,接纳、面对真实的自己。
练习写作,更多的时候像是写日记,有喜悦,也有悲伤和愤怒。那都是真实的自己,当时写的时候很发泄,写完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因为不忍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更多的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无法达到内心的平衡,变成了写作的阻力。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总有人喜欢我,也总有人不喜欢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