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网瘾少年)

随笔(网瘾少年)

作者: 谢秋悦生活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17:34 被阅读0次

    走在马路,接到传单,大致意思是

    马上要放暑假了,你的孩子有颠倒黑白,脾气暴躁,不外出社交,不听父母话,甚至打骂父母……类似的形为吗?请送×××训练营,我们帮你改变孩子。

    “你们是怎么改变孩子的?”我很好奇。

    “我只是发传单,你有问题可以打这个电话咨询老师吧。”

    作为一名因材施教,家庭教育的工作者,我想探讨一下网瘾的根源。(仅从基本出发,针对个体可以公益私信一起探讨)。

    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是一张白纸来到“我们家”,他天生具备自我独立的能力,人生在世,生活的全部就是为人处事两件事,这两件事是谁在引导他?是我们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吧?从一个婴儿哇哇坠地,我们始终都是爱孩子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期望他将来也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对吗?这些从哪里来?说话是我们教的,做事是我们教的,在教的过程中既有隐性的一面(即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我们自身的为人处事方法的影响力),也有显示的一面(即直接与孩子的互动)。仅从这来说,我们家庭氛围,榜样重要吧?父母爱孩子要先爱自己(爱自己是在自己为人处事中有温情,不要带有情绪,好好说话,好好做事,好好处理分歧,生活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彼此滋养,互相成就的地方。有的人变成内耗的场所。),自己善待自己,你才有力量爱别人。爱他人不是你自己的感觉,“我是爱你的呀,有时你抽出自己看看你说出的话是温暖还是责备?是尊重还是压制?……是用他人能感受到,能接受到的方式去爱。所以从父母的角度,我们善待自己,要不要在亲密关系中善待对方?我们做好了自己,处理好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能不在正道上吗?问题的根源追朔回来就是父母要学习先认识自己(这是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中要修行的课。有的说我己形成了这样的习性一下子改变不了,如果你都改变不了,那孩子做了你习性教导的试验品,他又如何能一下子改变呢?)既然是在教一张白纸,每个人天生就不同,与你息息相处,你在教他前,需不需要了解孩子?孩子每个年龄段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他是一个鲜活与众不同的个体,我需要用什么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引导他?每个孩子来到世间,一定有他自我生存的能力,你想想他在六岁之前几乎所有的基本生活能力,只要父母不去代劳,剥夺他尝试的机会,他是可以做到的。(自己吃喝拉撒,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收拾整洁,阅读绘画欣赏大自然,与人沟通互动,规律作息,走,跑跳等等,好奇心探究心驱使他去解这个陌生的世界,只要你给他机会去尝试,也正因为如此天生就具备,父母做的工作严格来说是去帮助他发掘,引导,示范)。

    爱我们自己,也爱我们在芸芸众生中与你相遇牵手陪伴一起的那Ta,更爱这个由我们共同孕育抚养的那个宝贝。至少在我们能滋养的土壤去“锄草,施肥,浇灌。”吧。

    再来说说学校吧,老师本来承载的是教书育人,可是社会一直在变化,以前老师单纯的教书,责任心,奉献精神,一心一意教书,铅研教案,探讨教学方法,和学生打成一片,亦师亦友。(至少我当年教书时是如此)可是现在学生一到学校就上课(科目太多,老师各种名堂职称,检查,比赛,只学知识,应试功利),匆匆护送上学下学,匆匆下课上厕所,匆匆上课换科目,匆匆上各种培训班,生怕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根本没时间和同伴和老师交流,玩耍(而快乐的童年是在与人追逐,玩乐中学会与人打交道,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除了学知识,潜易默化的生活美,同伴情,老师恩,也在匆匆中不能停留;独立面对世界,也在护送,过度呵护中被磨灭。物质世界是快速多样化,可知识上,精神上跟上了吗?独生子女的年代。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起点,也没有终点,每个人的剧本各不相同,所以场场的胜负的比较不如乐在每一个当下的过程中。

    社会,更是一个大熔炉。各种名利场上只有网眼所见的价值导向,风气,明明知道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儿童不具备辨识能力,却偏偏到处是充斥着五色的味道………………匆匆,又匆匆。功与利,名与荣,只要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有,也是水到渠成的,即便没有,至少在自已的剧本中没有辜负自已所扮演的角色。

    多样化,如果没有思辨去做选择,除了沉沦,消耗,还有什么?

    每每所见所闻所谓的问题少年,我会想,如果家长把关自己那一环节,学一点育儿知识,从我做起,教自己孩子的方法,也不至于偏离身心健康的轨道。

    所有的都在变化(我们把握不了),但好的品性,家教家风是应万变中的不变。

    网瘾少年,抓狂,歇斯底,吼骂,殴打,责备,那都只会推向对立面。是该反省与改变,但不是交给别人,而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孩子天性需要玩和伴(充分锻炼了他们的感统能力与在和人互动中情感的体验与解决相处过程中的矛盾的能力),需要探索世界(建立底层认知能力,学会欣赏美,在现实处事的世界里和德智体美劳之中),而这恰恰是心灵滋养的肥沃土壤,反而物质上看得见的吃穿之类的,他们并无所谓。

    一张传单,随笔而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网瘾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i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