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管孩子的方式就是打妈妈时,
令人发笑的诈尸式育儿,
还可笑吗?
今天被一则新闻气到了:一位妈妈竟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几次遭到丈夫的殴打。
事发当天的傍晚,这位妈妈还在工作,就让先下班的老公从托管班接儿子回家,特意强调务必监督儿子写好作业。而老公对的孩子作业压根就没上心,接回来后,就不管不顾了。
晚上7点多,自己下班回来,却发现儿子的作业大多还是错的,一怒之下,这位妈妈训斥了儿子。谁知一旁的老公看到严厉的妻子,马上上前阻止,两人各执一词的激烈争吵下,丈夫伸手打了妻子一巴掌。
因为作业而被丈夫动手,之前就在这个家里发生过,这位妈妈很绝望:平时对孩子什么都不管,遇到分歧还动手,这样的家庭还能维系吗?
虽然报了警,但在民警的调停下,结局也并不意外:遭到殴打的妻子原谅了情绪激动的丈夫,而动了手的丈夫轻轻一句自己缺乏耐心,做一个下次不会再动手的保证,就一笔带过,成就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圆满”结局。谁又关心,下次这个爸爸是不是还会动手呢?谁又关心,这位独自奋斗在育儿一线的母亲,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多辛苦呢?
不离婚,一起过,维持着一个家庭虚假的完整性,就是外人眼中的好结局。
这个家,完整吗?
我不觉得,我只看到了一个独自奋战的孤独母亲,和一个甩手不管,自认正确的丈夫。两个人各在两条线上生活:母亲想要带着孩子前进,但在丈夫那里,管孩子是老婆的事情,管好你应该,管不好,你有问题。
“我心疼孩子,我是亲爹,你负责管教,你是保姆。我是你的东家,没做好,就要被罚。”这种养育逻辑实在可笑。
最让人心凉的是,恐怕还会有人说,你看这个妈妈脾气多暴躁,对待孩子一点没有耐心;这个爸爸虽然动手不对,但也是因为心疼孩子,教育本来就不该这样严格。
却没有人想一想,为什么身为父亲,他在孩子的成长中鲜有露面?为什么身为丈夫,即使不认同,却没有和妻子好好沟通,而是选择了用拳头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人们戏称:在中国,很多爸爸都是“诈尸式育儿”,指一个家庭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丈夫平时不管不顾,妻子却操碎了心,而看到妻子管教的不合理处,丈夫就出来指手画脚,强加干涉,管孩子变成了管老婆。
人们说得热闹,当作笑话来看,殊不知这很可能是一段婚姻中那个独自暗暗流泪的母亲和那个偶尔被捡起的孩子,用她们的泪水取悦了你。
父亲的错位,
导致的是一个家庭的死循环
父亲的错位,
导致的是一个家庭的死循环
曾经的我和孩子,就是如此。
刚结婚那会,我和老公两个人都还年轻,没想到结婚第一年就有了孩子。20多岁出头的老公还是很喜欢玩,白天下班,晚上依旧和朋友们出去玩牌,一玩玩到凌晨回家。
我呢,一个人带着孩子,孩子病了、发着高烧,也只有我一个人。一方面,着急于受苦受罪的孩子;另一方面,却是无限心寒,暗叹自己是不是所嫁非人。
而他老人家回家后看着我和生病的孩子,第一句话却是:
孩子生病了,你怎么照顾的?
孩子生在北京,我生性要强,虽然不是按照“牛娃”的路径在养孩子,却也是不肯“认输”的。
幼儿园开始,英语班、绘画班、舞蹈班就都给女儿报上了;到了小学,更是让女儿参加各种比赛,为的是能够让她以后上个好初中。甚至,为了能够让女儿在重要比赛中获奖,女儿学的,我也学,女儿学不懂,我挑灯夜战也要把那些难题拿下,第二天讲给女儿听。
女儿性格乖巧,却也到底是个孩子,我压得紧的时候,总是哭。这个时候,平时不管孩子的老公就总会站出来说:
你管她那么紧干什么,孩子开心不就行了?
孩子做不好,你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吗?你这么严厉,她就会了吗?
小学升初中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带着女儿参加各种比赛,去学校考试,尽管我和女儿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当时女儿离我们的第一理想学校还有一定水平差距,公布成绩的那天,女儿考得很差。看着结果的老公,又开始了:
你们折腾这么久,怎么还是这样?你是怎么辅导的?
他是亲爹,他“着急”;我是后妈,既严苛又恶毒同时还管教不好孩子。
孩子的幼儿园、小学时期,我很焦虑,养育孩子的孤独感和无力感没有人能体会。每天愁眉苦脸,即便对着孩子也是如此。
女儿已经大学毕业,青春期叛逆,和我吵架总是说起那段时光,怪我严厉地剥夺了她的童年;怪我每天和她唉声叹气,让她的性格也受到影响,变得敏感、阴郁、不开心。即便现在,她也对当年我们的教育耿耿于怀。
我很诧异,才知道母亲的不快乐带给孩子的也是更多的不快乐。而我的老公,现在也常常长吁短叹,悔不当初。
如果可以选择,谁想这样呢?一个无知的缺位而又错位的父亲,一个焦虑郁郁的母亲,一个压力成长下的女儿,成了一个家庭的死循环。
冷漠相待的父亲,换来的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家。既然你也渴望幸福,当初又何必如此呢?
父亲的在场,
才是一个孩子、家庭的底气
看《朗读者》,有一期是主题“谢谢”,嘉宾马伊琍感谢的是自己的父母。
彼时刚刚因《我的前半生》获得白玉兰最佳女主角的马伊琍说,自己演的所有作品中,自己最像的还是《奋斗》中的夏琳。她坚强、独立、自信,这是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
马伊琍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是一个平凡不过的上海家庭。
妈妈喜欢织毛衣,总是在生活上默默关心着父女,而父亲在马伊琍的成长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从不把女儿当作柔柔弱弱的存在,他希望女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努力让自己参与到女儿成长的每个环节中。他关心的,是女儿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养成。
小时候的马伊琍喜欢参加艺术团演出,爸爸总是拿着报纸看中缝,如果有艺术团招生,就立刻骑着自行车带女儿去考试,马伊琍考到了上海电视台的舞蹈队,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中学时期,马伊琍被老师冤枉与多名男生早恋,父亲也第一时间冲到学校,让老师说出女儿早恋的名单,支支吾吾的老师最终选择了和她道歉。
这样长大的马伊琍分外有底气,不自卑、不自艾。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背后永远站着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终将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给自己最大的包容与爱。
经历过文章出轨,马伊琍依旧活得漂亮。今年,马伊琍再度凭借《找到你》获得一片好评,她的演技毋庸置疑;她的坚强,为人称道。
今天气场全开、掌握自己幸福的马伊琍,谈到童年,最感谢的仍然是她的父母,两个人一同给了自己人生最初的品格。
这真让人羡慕:一个小家,不富裕,没有跌宕起伏的风风雨雨,因为夫妻的共同经营,而变得如此幸福,他们共同给了女儿人生中最大的底气。
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家的意义在于完整,
任何人的缺位都会导致家的破碎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美满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的回答,但幸福的模样也总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一个家的完整性和夫妻之间的统一性。
婚姻,本就是两个人凑到一起,搭把手互相度过余生,需要的是相互体谅、共同扶持;
家庭,本就是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四个人,大家相互关爱,用爱经营。
任何一个人的缺位,都将导致的是婚姻温度、家庭温暖的下降。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婚姻的温度、家庭的温度,不过如此。
一生很长,一生又很短,能够陪伴我们的,不过是这个家而已。我们“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为什么不让这情分再深一些?让这相聚再温暖一些?
我们用自己的火光、温度照耀对方,也让这幸福的温度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余生,可好?
--END--
关注孩子成长,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教育事业。
大海一对一,好未来旗下在线一对一教育品牌,通过在线陪伴式教学方式,专注为初高中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