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朝夕物语
“妈妈的百万遗产,打了我一耳光”

“妈妈的百万遗产,打了我一耳光”

作者: 谈心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6:32 被阅读926次

    年少时,许多人都做过一个梦:

    有一天,爸妈突然对自己说,“其实家里资产过亿,这么多年为了锻炼你的心智和能力才故意隐瞒”。

    然后交给你一张卡,告诉你“随便花,使劲儿折腾,爸妈有钱”。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个幻想,可有的孩子,真的从父母那里接过了百万财产。

    化身“爽文”主角,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1

    为了孩子,爸妈能做到什么程度

    辽宁一位张大娘,因病住院,被检查出肺癌晚期,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医生说,她的病情发作至少有两年了,身体应该早有咳血、胸痛的症状。

    癌症晚期,会伴随强烈的癌痛,医生都不知道,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况且,张大娘并非没钱医治。

    留给女儿们的银行卡里,加起来有百万余存款,还有一处价值60万元的房产。

    老人家里,旧物堆积如山,囤着几大箱空饮料瓶准备卖钱,平时烧水、做饭,都生怕多用一点电。

    女儿发现母亲身体不适,想带她检查,她却拒绝:“钱不能乱花,得给你们姐妹留着”。

    虽然退休金足以让老两口过得更好,但老人总惦记着多给孩子们留一点,一再拖延,耽误了病情。

    女儿感叹:“爸妈在生活上节俭过了头,唯独对晚辈出手大方。

    但其实更希望天下父母好好地爱自己,爱自己的健康和身体,即使不给子女留一分钱,子女们也是开心的。”

     海滩上,一位妈妈抱着孩子躲避海浪 / 视觉中国

    像这位老人一样的中国父母,从来不是少数。

    对他们而言,自己多苦多累都没关系,只是儿女不能受一点委屈:

    孩子年幼时,起早贪黑、洗衣做饭;

    等他们长大一点,为供孩子读书、留学省吃俭用;

    要成家立业了,掏空家底给孩子买房结婚、照顾孙辈……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到了享福的年纪,可能也要悬心着儿子是否经济紧张。

    烈日下搬水泥、一把年纪“北漂”,都不过是想自己多挣一点,帮衬孩子一些。

     河南老人烈日下搬水泥,儿子儿媳因为经济闹离婚,他希望自己多挣点,能让小两口能和和美美过日子 / 梨视频

    不计回报、不辞辛劳、不顾自我。

    微博上有个#中国爹妈最舍得付出#的话题,看了后有一种“中国父母都很有钱”的错觉:

    一份银行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费,力压英国、法国、美国。

    为孩子花钱上“课外班”的父母的比例,高达93%。

     中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费最多 / 汇丰银行调查报告

    即便如此,依然有超过七成家长仍担心自己没做到最好。

    相当一部分父母,放弃了自己的娱乐休闲、放弃了年轻时周游世界的梦想,用自己的幸福,换孩子的幸福。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这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

    2

    父母的人生排序,也没有错

    前两天,papi酱在综艺《我家那闺女》和闺蜜焦俊艳一起吃饭时,聊起了长辈“催婚催生”的话题。

    papi酱觉得结婚这件事,切忌病急乱投医。

    她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独立女性人生排序”: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人的一生,自己最重要 / 《我家那闺女》

    在她看来,一生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是自己,伴侣次之,孩子和父母都只能分别陪伴我们的后半生和前半生。

    这番话也得到了观察室几位年轻人的赞同。

    几位爸爸都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人生排序的第一位理所当然是孩子,自己才应该排在最后。

     爸爸们不约而同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 / 《我家那闺女》

    节目播出后,网上争议纷纷,多数年轻人都认同papi酱的排序,把自我、伴侣放在父母、孩子之前。

    但其实,父母的人生排序,又有何错呢?

    他们成长的年代,让他们早已习惯了没有自我,为孩子付出一切,是一件理所应当、必须去做的事情。

    网易云音乐热评里有许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妈妈要做心脏搭桥手术,需要10多万块钱,可妈妈宁愿不做手术,理由是‘留着给我儿子结婚的谁都不能动’。”

    有位妈妈身体有些不适,面对孩子只有担忧:“你还没结婚,妈的任务还没完成,妈身体怎么就不行了?”

    有人劝妈妈记得去看病,妈妈张口就是:“妈没事,天冷你多穿点,好好学习,妈妈吃点药就好了……”

    孩子们总会疑惑、厌烦,“爸妈为什么总想让我快点结婚、快点生孩子”?

    总被催婚的焦俊艳其实理解父亲的想法:

    因为他们会担忧,有一天他们不在了,至少还有一个家能给你温暖,有个血脉相连的孩子,做你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父母觉得自己夫妻相伴、儿女环绕是幸福,自然也希望孩子得到同样的幸福,这种心情,不是不能理解 / 《我家那闺女》

    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所有焦虑都没有错。

    高亚麟在对话焦俊艳时,提出了一个观点:“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隔离了我们和死神 / 《我家那闺女》

    只要父母依然在世,那么孩子无论多少岁,都不会去思考“自己将要面临死亡”的问题。

    因为父母挡在面前,你不必直面死神。

    父母离去,意味着你立刻就能“清晰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高亚麟觉得,父母之所以总是催促、唠叨,着急着为孩子多做一点,多留一点东西,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在“直面死神”:

    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自己不再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可以慢慢等候,所以他们只想尽快做完那些还没做的事情。

    就像很多父母催促孩子结婚时说的那样:“你早点结婚,我还能趁着身体好,帮你做做家务、带带孩子……”

    他们最担忧的,不过是自己离开,儿女无人照顾、没有依靠。

    爸妈年纪大了,孩子的未来,是他们生活的“奔头”,怎么可能轻易放下 / 《我家那闺女》

    观察室里的几位爸爸也红了眼睛。

    袁姗姗爸爸经历过这个过程:

    “父母去世前,我没那个压力,看着父亲离开,就突然想到,我很快也要走上这条路,那我的孩子怎么办?”

    “亲眼看到父母老去那一刻,心情是不一样的,没看到时还可以当做无所谓。”

    当自己直面死亡,最牵挂的始终是孩子 / 《我家那闺女》

    就像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无论是那位节俭一生给孩子留下百万遗产的妈妈,还是这些为孩子操碎心的爸爸……

    爱孩子超过爱自己,本就是他们生命已经固定的一个“信仰”。

    你可以说他们不懂爱自己,但你不能说,他们这种爱就是错的。

    3

    给父母补上“爱自己”这一课,需要共同努力

    高晓松有段话流传颇广:

    “我好为中国的父母悲哀,仿佛他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仿佛都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配有自己的亲密关系。”

    没有自我的中国父母,必须接受孩子突然有了自我 / 《奇葩说》

    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缺失了“自我”这一课,要在他们渐渐老去时补上这一课,需要孩子帮忙。

    总有一些孩子会嫌父母管得太多,希望他们“自私”一点,对自己别那么“抠门”,想买就买,想吃就吃,而不是把什么好的都留给孩子。

    但这些话,说得再多,不如自己去做。

    南京一位女孩,研究生即将毕业,带着山西老家的父母来到南京旅行:“从去年开始,每年带他们出来玩一趟。”

    父母略显拘谨,但很开心,对着镜头夸奖南京的小吃好。

    女孩也说,出来旅行,爸妈的感情会更好。

    他们舍不得买的,你就买给他们;

    他们舍不得做的,你可以带他们去做

    他们一辈子没好好爱过自己,但你可以,好好爱他们。

    节俭一辈子的父母,很少会自己出去玩 / 梨视频

    同样的,父母也应该意识到,对儿女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晚年无忧无虑。

    父母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也可以带给孩子正向的激励。

    《垫底辣妹》里,一位男同学一直被律师父亲逼迫考法学系,他很反感:

    “他凭什么去帮我决定我的人生,他的职业有什么了不起?”

    直到他亲眼看到父亲为受害人洗脱了冤屈:“爸爸也在为了别人的未来在拼命努力。”

    没有强迫,没有争吵,男孩自发地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这是父亲的力量。

    你婚姻幸福,孩子就不会对婚姻毫无憧憬;你家庭和睦,孩子也不会对成家只有抗拒 / 《垫底辣妹》

    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是为了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

    他来自于你,但他有自己的人生,终究能成长为一个不依赖你们的强大的人。

    子女也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

    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希望我们都能在家庭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的百万遗产,打了我一耳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m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