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中国远征军出国抗日:血战缅甸,誓扫倭奴不顾身

中国远征军出国抗日:血战缅甸,誓扫倭奴不顾身

作者: 长河孤烟 | 来源:发表于2021-02-02 23:47 被阅读0次

    2009年有一部名叫《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电视剧上映,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现在豆瓣评价人数9.7万多人,评分9.5,可以说是一部很优秀的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讲述的就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很多人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才第一次知道了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进入缅甸的对日作战部队。对于抗日战争,我们一般知道的都是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等,全都是中国军队在国内与日军作战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很少听说过,中国军队在国外同日军作战。

    但是这个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却是一个例外,可以说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在国外大规模作战的经历,也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那么这些中国军队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跑到缅甸去对日作战呢?这就要说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形势了。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做持久抗战的准备,当时国民政府不断地从国外购买大批的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据资料记载,当时中国抗战后方需要的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比如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从西方进口的。

    而这些物资主要是通过当时中国的一些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公路,还有沿海的港口从西方运送到中国的。

    但是后来随着日本进一步的侵略和封锁,中国的这些对外通道基本上都被日本占领或切断了,只剩下了一条滇缅公路,这是从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一条公路。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开始不断地攻击英美各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缅甸。日本希望能够占领滇缅公路,切断中国同外部的联系,迫使中国投降。

    因此,如果日军一旦切断滇缅公路,就意味着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将彻底断绝,中国再也无法从国外获得任何物资。而当时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备,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的时间。

    因此,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保卫缅甸,就是保卫滇缅公路,就是保卫中国抗战的生命线。而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此地驻守的军队不多,无法抵御日本的进攻,所以,蒋介石就提出来帮助英国人守卫缅甸。

    于是在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2月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派遣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最终在1942年2月的时候,中国派遣了当时国军中装备最精良的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共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

    此时,日军正在攻打缅甸的首都仰光,然后准备一路北上,侵占整个缅甸。所以中国远征军当时的战略计划是想让第5军第200师在仰光以北的同古地区,拖住日军,阻止敌人北上,以此来掩护远征军主力在另一个地区集结,同时西部的英军也将协助远征军实施会战,击破当面之敌,然后收复缅甸南部地区。

    想得挺好,但是没想到,主力军队迟迟未能在预定地点集结,而原本负责西路的英国军队则趁机跑了,而且还是在没有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就跑了,这就导致抵达同古的第200师孤立无援,独自抵抗无论是从人数还是武器装备来说,都比自己强许多的日军。

    当时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十分悲壮,戴安澜是一代抗日名将,当年曾在昆仑关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击毙了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也因此被蒋介石称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戴安澜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以此来鼓励士兵奋勇杀敌。

    但是毕竟实力差距有些大,即使第200师的全体官兵奋勇杀敌,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在坚持了12天之后,第200师不得已放弃了同古,奉命突围。

    不过,从战术角度来讲,这场战役打得还是挺不错的,第200师歼敌5000人,而自身伤亡却不到2000,而突围后他们清点了一下,发现突围的士兵一个都没有少、任何物资也没落下。

    同古失守,这也就意味着当初的战略计划行不通了,因此在同古战役刚一结束,缅甸盟军统帅部决定,以缅甸中部的城市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方面三个军、英国方面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

    然而就在这时,盟军的西路防线却出现了混乱,这回又是英国人拖的后腿。西线的英国军队面对日军是一触即溃,一溃即跑,结果跑都跑不掉,在一个叫仁安羌的地方被日军包围了,最后没办法,向中国军队求救。

    尽管此时远征军上下都对英军在同古战役时私自逃离战场,导致第200师陷入重围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是从大局出发,最后还是救援了,这场救援战役,中国远征军以800军队击败日军4000多人,解救了英国军队7000余人,受到了盟军的高度评价。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英国军队总是撤退、无心恋战,其实主要就在于缅甸对于中国和英国的意义不同。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殖民地,它在战争中的意义仅仅在于对自己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因此缅甸是可以放弃的,大不了回印度就行了。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位于缅甸境内的滇缅公路,是当时中国和外界联系的几乎是唯一一条通道,如果被日军切断,那么中国的对外物资通道就没有了,因此缅甸对中国十分重要。

    虽然英军被救出来了,但是西线英军防线已垮,不得已,中国远征军开始全力防守东线战场。东线战场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东线一旦被日军突破,中国军队的后方基地不仅会丧失,而且回国之路也将被切断,整个远征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是还是没有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最后英国军队逃往了印度,中国军队被迫回国,由于原来的回国路线被日军切断,唯一的退路就只剩下了从缅甸的北部绕道回国,这就意味着需要翻越野人山。

    野人山位于缅甸最北方,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这里山高水急,猛兽成群,毒虫遍地,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地方。野人山也被叫做“胡康河谷”,缅语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你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地儿了。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的带领下,开始翻越野人山,由于疾病、饥饿等原因,最后只有少部分人走出来了,数万名将士葬身此地。当时只有孙立人的新38师没有服从命令,跟随大部队翻越野人山,而是率领军队撤退到了印度。

    当然,其实其他军队也可以撤往印度,不过当时蒋介石担心,如果中国远征军撤退到了印度,到了人家的地盘,很有可能就会被英国人控制,远征军又是国军中的精锐部队,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了嘛,所以他命令杜聿明一定要把军队带回中国。

    这次中国军队出兵缅甸,可以说是惨败而归,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只剩下了4万,日军占领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封锁了中国的对外交通要道,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缅甸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远征失败除了因为日军的强大外,与盟军之间的协调性差、指挥官指挥失误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日军的强大,这里多说几句。最近这些年电视上涌现出了无数的抗日神剧,过分弱化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这个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启近代化以来,已经将近70年了,无论是军工水准、武器装备、兵员素质等方面,都远高于中国军队。

    在抗战期间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过多场对日作战的李宗仁就说过:“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抗战前有不少人反对同日本开战,希望妥协,并不都是卖国,而是因为当时他们很清楚,中日两国差距实在是太大,一旦开战,中国很有可能会战败。还不如先认个怂,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增强自身实力,之后再和日本对抗。这是当时一些人的真实想法。

    而且反过来想,你电视剧把日军的战斗力描绘得这么差,你还打八年才能打赢,这不摆明是说你自己太弱吗?

    现在话说回来,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虽然失败了,但是由于缅甸的重要性,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实现反攻,收复失地,包括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司令史迪威。

    他为了实现反攻,开始着手在印度对远征军中退到印度的新三十八师,实施完全美国化的装备、训练,希望把它建成一支更加强大的武装,作为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甚至解放缅甸的基本力量。

    于是在1942年7月,蒋介石发来命令,将新三十八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脱离国内部队建制,开始在印度整训。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驻印军的战斗力,中、美、英三方紧密合作,国民政府从国内给驻印军补充兵员,选取的全部都是体格强壮、有文化素养的知识青年,当时国民政府打出的招兵口号很励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些知识青年经过编组,被飞机空运到印度,而美国则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教官,负责帮助中国军队训练和掌握武器的使用技能,英国人负责生活供应。

    在拥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良好的士兵素质以及严格的军事训练后,中国驻印军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当时中国驻印军整体战斗力已经和英美部队不相上下。相比日军而言,中国驻印军的1个师的实力已经全面超出日军的1个甲种师团。

    在后来中国军队发动的反击战中,从云南西进的20万中国远征军,共歼敌23000人,而中国驻印军仅有3个师共4万人的兵力,竟消灭日军25000余人。这个对比,也反映出了中国驻印军的强大战斗力。

    在1943年随着日军持续不断的进攻,此时,中国国内的物资已经极度匮乏,资源储备被持续多年的抗日战争消耗殆尽,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打开缅甸陆上补给通道。于是在1943年10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训练,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甸北部地区。

    得益于强大的战斗力,至1944年12月,缅北反攻战役结束,中国驻印军收复缅北,一共歼灭日军2.5万人,自身伤亡1.7万人,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

    而当时的云南西部被日军占领了,由于滇西地区与缅甸北部接壤,为了避免滇西方面的日军抽调兵力援助缅北,增加在缅甸北部作战的中国驻印军的困难。国民政府再次组织了中国远征军20万人,开始在云南西部地区实行大反攻。

    在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全面反攻,以及英美军队的配合下,到1945年3月,中国军队收复了缅北、滇西地区,滇缅公路重新打通,西南地区得到了稳固,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

    这次反攻作战,一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取得了反攻战役的胜利。之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1945年4月,这两支军队的称号被撤销。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漫长的时间里,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事迹变得湮没无闻,不为人所知。这些军人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不少人丧身国外,再也无法回国。当时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就和我们一样大,他们本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但不幸的是生活在了那个年代,国家与民族已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付出,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的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而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也欢迎大家去多看看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书籍、纪录片等各种资料,去了解更多的这段历史。

    最后以一首《知识青年从军歌》作为本文结尾: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欢迎关注我,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远征军出国抗日:血战缅甸,誓扫倭奴不顾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nu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