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的典型”。这些话让我很震惊和感觉不可思议,可是又是很有道理的。
《双胞胎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处境,我有个寡言少语的爸爸,很少说话又很自负,和周围邻里的关系不好,也不关心孩子。我有个双胞胎姐姐,爸爸从来都是夸她而说我没出息,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因为我成绩一般,而姐姐每次都是第一名,家里人对我的态度让我更加讨厌学习。我从小自卑胆小,没有主见,读大学后这些性格因素带给我很大的苦恼和迷茫,我将这些归咎于我的原生家庭,因为他们对我做的种种,才让我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讨厌他们对我做的事,放假后在家里待的时候,我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感觉自己就像文中闭门不出的那个青年,通过做这些让人不解的事想吸引家里人的注意力,而我更像是一种病态的让所有人都不愉快。我在家里很容易生气,姐姐说我很像爸爸,我会更生气,我无论如何才不要像他呢。她说这话的时候,我会想起很久以前就看过的这个双胞胎的故事,我难过气愤地想我会是这个故事中穷困潦倒的那个人,而我没有办法去改变!
现实真是这样子让我为难,姐姐获得了保研资格,可以去她喜欢的学校深造,而我对于毕业后做什么还没有一点打算。我真是很差劲,就像爸爸说的,就像姐姐说的,这二十多年是白活了,而我做的所有选择都会被否定和嘲笑,包括看什么书,买什么课程。我看《拆墙》和其他类似的书,姐姐会嘲笑我看这些没用的鸡汤会变得更幼稚,我买学习英语的课程和这个练习口才的课程,她会骂我一无是处,就知道浪费爸妈的血汗钱,做没有一点意义的事,即使她自己花的钱更多。
有时候我心累地想,我就什么都不做了,不挣扎了,就做他们口中的没用的人好了,反正这么些年来受够了嘲笑和鄙视了,不应该已经麻木了吗?而且这些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没有办法改变。多么根深蒂固、典型的的“原因论”啊。可是我没有麻木,反而是更敏感了,我觉得自己是深受“原因论”控制的,而我并不喜欢这种状态,我怕变成双胞胎故事中那个落魄的人,我怕这一辈子都充斥着抱怨和悔恨,我怕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让我再走不出来。我总是想,人生不应该是这样黯淡无光的,人生不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吗?即使会经历苦难,也总会有看到美好的那天。又会想有些人就是走不出来,他们一辈子都可能消耗在他们的经历带给他们的痛苦中,人生可以是丰富多彩,也可以是黯淡无光的,有很多的可能性,也有很多的局限性。而我还在徘徊,还在路上。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于3月精读《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打卡当中一位伙伴的分享。
按照书里哲人的说法,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当你听到这样的,有违常理的说法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感到震惊。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他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就像上面这位伙伴自身的经历,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让他感觉到痛苦。他变得敏感,胆小,自卑,并且把现在让他自己感到非常不满意的状态,归结于家庭的原因,就是立足于原因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然后简单的安慰自己“所以错不在你”。因此找到自己心理创伤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否把过去的事情归结为自己痛苦的原因了。
如果能够从更加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过去的不幸的经历,或许你能够找到跳脱出来的方法让自己不受过去经历的影响,而保持阳光积极乐观的状态。因为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如何生活。
让我们来看一看其他伙伴们对于心理创伤原因论的看法吧~ 当读了这一节的时候,我们都意识到自己对待那些所谓的“原因”的态度应该如何了。
不要把自己的悲惨归咎于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悲惨归咎于别人 不要把自己的悲惨归咎于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