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认知心理学专家耗费10年心血总结出的人类普遍学习规律,本书先讲述了人是如何认知的,介绍了心理学与脑神经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并且为我们更高效的学习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认知天性》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目前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书本,并且进行集中练习。这一点在学校“填鸭式”的教学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孩子们认真地记笔记,用荧光笔画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线,然后站在墙角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或者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如果有人站在旁边看的话,他一定会说:“这孩子可真努力啊!”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最终,很多孩子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
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但孩子为什么会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法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了上风。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这就是元认知欠佳的最好例子。
元认知是如此地容易出现偏差,以至于最勤勉的学生也会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的一些认识:
1.学习是有难度的,困难的学习使人的印象更深刻,能够更好地掌握。
2.学习的过程至少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最开始时对短期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这时信息还没有被巩固成长期记忆中坚实的知识表征。巩固会辨识并稳定记忆线索,赋予其含义,把它们与过去的经验以及长期记忆中经常存储下力的其他只是联系起来。检索会更新所学的东西,并让你做到学以致用。
3.人的大脑会遗忘,那如何更好地编码和巩固,更方便的更容易的检索呢?
(1)大量有间隔穿插性练习、多样化练习,反思以及细化。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快速频繁的练习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美因茨有间隔的练习更为有效。
(2)测验:是一种检索的练习,把测验当做是检验自己已知、未知的方式,这种方式很有效,它能够检验你的学习成果。从而找到自己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强化。
书中提到了一个实验案例:在伊利诺伊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所中学,实验人员安排了两组八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科学课的一些小知识。一组人仍采用老办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阅读,但没有测试;另一组人需要经常接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小测验。一个月以后大考,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分数为C+。
3.知识和创造力并不矛盾,知识是创造力的源头,首先有了知识,才能继续发展创造。
4.心智模型:是人脑进过一系列思考,综合各种因素产生的对问题的反应。
类似于如果一个人长期联系踢足球,参加各种训练和比赛,接触各种情况,在突然一个球朝他飞来的时候,他的心智模型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人群等情况,立马做出相应的下意识的/最佳的反应,比如用头顶球、踢开球等等。
5.关于智力,学习风格的研究表明:智力的测试很多并不能准确说明说明,满足学习风格的偏好,对个人学习的效果的帮助也不明确。
总而言之,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
1.具备成长性的思维: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自身的,把自身的某方面的天赋的欠缺或者自身的弱点看做是可改变的部分。
2.刻意练习、检索,有方法的学习,构建更好地心智模型。
3.自我反省,不断的复盘反馈和改善。
自我感悟
在今天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听过这本书,当时并没有把它当做一本很重要的书籍来看待,但当我报名了一门儿童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第一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学习方法的时候,最先就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当时老师说的原话:我想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让自己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essful Learning,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些这本书。我决定认真阅读一些这本《认知天性》。
本书里又提到了成长型思维很重要,从信念/根本上要先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性,然后制定目标,细化目标执行,不断的反馈提高。本书提到的【测验/考试】的作用很棒,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的一点,测验是为了检验已知和未知,还有多样化的穿插练习,非常的具体。对我而言,里面有些部分读起来有点枯燥,自己上面写出来的点也不一定全部正确,我准备也用本书的方法与建议重新去梳理一下这本书,或许还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
另外,作为家长,我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提醒自己,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会有她自己节奏、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罗盘和方向感,他们一定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这个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一和系统二会产生矛盾。
丹尼尔 卡尼曼理论:系统一是我们的直觉、感受;系统二是我们的理性、需要有工具、需要查资料要去计算的东西。
如果我们真的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认知上的扭曲、时间上的扭曲或者是对自己过高的评价,那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自己学习的程度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和测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