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面我已经停更了半个月左右,这半个月我看了一些书,也看了赵宝刚导演的新剧《青春斗》。几个主演的演技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都不是我所看到的青春斗。作为一个95后,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80后的时代,对于80后来说我们似乎更加叛逆更加自我。可是整部片子里我没有发现90后人员该有的样子,呈现出的仅仅是一个标签“90后迷失“”的样子!
青春是啥啊!青春不是一味的迷茫,一味换男友,一味的作死,这或许是因为以前很多人对90后贴上了标签。学校的青春吵闹正常,谈恋爱也不是穷追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90后的恋爱只是因为对了眼,情窦初开的年纪,只需要一眼足以。《青春斗》却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病态。
毕业分手季,因为理念不同,各自分道扬镳,本来是很现实的问题。 在《青春斗》中,一切像是变得为了推进而推进,毫无逻辑。 女主角向真很迷茫,听了室友的三言两语,毅然决定放弃保研,去创业。 男朋友不接受她读研,却是因为只能呆在图书馆当管理员; 也不接受她工作,因为笃定了她找不到工作; 更不接受她创业,因为向真不成熟。
向真创业需要资金,男朋友不帮忙。 和陌生的男性“工作伙伴”喝得醉到不省人事,被带回家,却还能打开手机直播气男朋友,说自己有人疼。 之后不出所料,男朋友及时“英雄救美”,还同意给她钱帮她创业。 几位主角的情绪也总来得莫名其妙。剧情反转太快,现实中不会出现。
年年考第一的学霸考了一次第二,就瞪着眼睛去找考第一的人掐架。 甚至因为觉得考了第二过于羞耻,试图拿围巾勒死自己。校园里绝对不会这样的事情的,这种人也绝不可能出现。就谈恋爱来讲,学霸喜欢学霸,学霸追学霸的手段也是学习,绝不可能出现在90后身上。90后不允许恋爱对象比自己优秀,男的女的都一样。90后是一个自主的时代,每一个你们的认知标签都和90后的想法格格不入。90后不婚族,90后佛系,90后自我,90后。。。。这些标签都是前人对我们不了解就给贴上的。真实的90后是努力想活的更好,努力不将就爱情,努力让家人放心在一个人奋斗的青春。而不是一堆狗血的剧情!
《青春斗》 热恋中的情侣,男孩前一秒说北京地铁人挤人,不想让女朋友受苦; 解决方案是借了辆摩托,俩人一起兜风半小时。现实中的情侣,即使挤地铁在苦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男孩心疼也不会说租个摩托车兜风半小时,金钱至上的时代,90后在想着如何存钱,如何赚钱,而不是挥霍无度。现实里,即使累了,心疼了,最多也是一顿饭,一个搓脚就能搞定。甚至就是情侣间相互安慰,这才是90后恋爱的方式。
女配角们的所谓“青春”,是短时间内男朋友换了三个,却不能让人看出她对谁动过真情。 要么就是土味誓言中,透着浓浓的过时感。 要承认,在零散又毫无逻辑的碎片化剧情里,的确能找到与毕业季相关的各类问题。但是事实上呢,她卖的人设就是我们所说的“白莲花”,渣女形象,不洁身自好,见人就贴,这点很符合90后某些拜金女的形象。90后看中金钱物质,不是傻白甜,每个人都希望有个罗曼蒂克的爱情,事实上现实在不停扇脸。90后标签“毕业季,分手季,毕业日,分手炮”,这是现实,没人能为了爱情能来个自我牺牲,最多一晚上的牺牲就各奔东西。这才是90后的爱情。真实不做作!
赵宝刚导演说想展现的“启发”,实现方式也都是主角在毕业之后脱离现实的“狗血”情感纠缠。 《青春斗》的台词、动作处理方式,处处透着《奋斗》的影子,主角们在KTV唱的歌都是《奋斗》的片尾曲。 但《青春斗》远远没有斗、没有寻找自我,只有反反复复令人尴尬的迷思。
90后的人自我,这个对的,但是很少有人出入社会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90后不仅自我还很自私,在我看来90后见面不要谈钱,不谈工作不谈工资,这才是90后基本的相处方式。
一部好作品,需要去深入这个人群所处的社会,跟这个人群多打交道,多了解这个人群的心理,而不是根据标签来展现90后,因为那不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