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狗》
关于书名:
书中只有一条狗,叫玛尔巴贝阿达。它一直待在军事学校中,所有士官生都欺负它。它阴差阳错的认定博阿为它最亲近的朋友,这个“朋友”一怒之下甚至弄瘸了它,但是它仍然天天围着博阿转,就是这么一只令人费解的狗,可怜又可恨,它不是主角。
所有刚入学的三年级新生的都被高年级学生称为“狗崽子”。因为军事化的管理,大家三年的学校生涯基本都是被困在这所坐落于秘鲁首都利马的普拉多军事学校中。
依我看,《城市与狗》这个名字有两种映射:一是普拉多军事学校的校园代表城市,玛尔巴贝阿达代表其中一条真正的狗;二是利马就是这座城市,书中生活在利马和校园里的“狗崽子”们代表的是狗。
之所以这样映射,因为关于城市的映射都表现出城市的局限性,特别是因政治因素造成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关于狗的映射都表现出人和狗都活在畸形的环境下,而且人对待畸形的态度居然和狗是一样的——接受它,服从它。
本书发行之后被当时的秘鲁军政府列为禁书,可见一斑。
关于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我们该相信的?
问题中“相信”这个词我想了很久,最开始想用的词是“坚持”,“正确”,“对”等,但是那样下来就太绝对了,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中,这个世界远不止那样简单,但是是这样吗?迫使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是本书的这个故事。
这本书的结构是插叙,且篇幅比较长,这种组合造成的混乱曾一度快让我放弃这本书(还好没有),但是看完之后其实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桩偷盗期末考试试题事件,所引发的腐败观念和纯真人性的激烈碰撞。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从非黑即白的认知逐渐转变为开始知道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同时,我们的好奇心也不断的衰退,当我们的心态和所认知的社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我们自以为我们理解了小时候大人们口中所说的“社会”,家长们也会告诉我们,这时候的我们“长大了”。处于这种“平衡状态”也意味着我们停止了探索,我们开始故步自封,开始变为“遗产的守护者”,“资产的创造者”这个角色和我们越来越不搭。
我们歌颂单纯状态下的简单原则,我更倾向于是因为它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也是因为它因简单所以可理解性非常高,我们都希望自己面对简单而非复杂的问题。被赋予意义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简单好过复杂。
但是就如这个问题一样,真相是什么样的?最能让你我们相信的就是真相,简单?还是复杂?还是说这是一个轮回?是轮回的话,是一个人的轮回还是一群人的轮回?是轮回的话,这就构成了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