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自由之路RIA拆解49 - 重新认识了“错过”
- 第8季 第2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
- 第7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重新我们认识了“落
- 第8季 第7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
- 第9季 第8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让你误解的“
- 第9季 第11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
- 第9季 第1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如何进行投资
- 第9季 第5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
- 第10 季 第2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成为配得
- 第10 季 第4周 022 荷语微光《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
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确切地说是当我们的舒适区面临破坏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但是大体上属于下面这两种情况:
1. 固守型(be-good type)
对面临的问题和改变,他们只是想想,然后继续退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直到外界逼迫他去做出改变。
2. 进取型(be-better type)
这种类型的人会主动改变自己,去总结经验,面对挑战。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分别来看看这种人的表现和心理状态都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人
表现为
- 满足现状:对目前的处境非常满足,他们熟悉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依赖这种环境,对外界的变化并不关心。
- 害怕改变:呆在自己的熟悉的环境他们会觉得安全,改变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和控制感,陷入一种心里没底的感觉。
- 保护自恋: 他们认为现在的状态就是最好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我欺骗,因为他们可能并非不知道一切环境都会发生改变,自己的舒适区迟早会离开。他们这样想只是为了不去打破“我是最好的”这种妄想,因为一旦去行动,就可能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打破了自己刻意保护的这种自恋。他们会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不出丑。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人最大的天性-自恋。
但是如果这种虚幻的自恋并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相反如果固执于此,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失去自我升级的可能性,在问题真正到来时,不得不被迫仓促面对。
造成他们错失升级机会的原因有很多
1. 错误的观念: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会导致思维偏差,从而影响到自己的选择,决定,行动和结果。这一类型的观念和想法比如
-“过度预期”:表现为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抱有无限的憧憬,甚至臆想美好的结果出来。一说学英语,就想无障碍地和外国人交流,或者看外国电影不用字幕;一想到编程,就是要做一个华丽的APP,或者做一个酷炫的网站。这样高的预期与现状有太大的差距,于是还是算了吧,我现在这样就挺好
- 100%安全感: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呢,就开始盘算,这要是做不成怎么办?弄砸了别人会不会笑话我?不要到时候花了时间,花了金钱,花了精力到头来还一场空。我看还是不折腾了,就这样吧。
- 学生思维:做任何事情,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可以知道得了多少分,老师写了什么评语,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效果。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这些反馈,就觉得做了也没有什么用,白花时间。这种想法让很多人错过了那些看似无关的升级机会。因为,成人的学习和成长与学院教育不同就在于,没有人会立即给你反馈,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但是任何一个技能的学习打磨都能在将来帮助到你,即使你不以此为职业。
2. 错觉:很多我以为的观念和想法,并没有经过行动的证明,只是根据自己不可能的感觉判断而来,甚至根本就是凭空想象而来。
- 与我无关:觉得那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是阻碍自己获得升级机会最大的一个障碍。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反过来,若是你觉得与自己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觉得无我无关,只是自我感觉而已,甚至是一种错觉,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
于是,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看着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我陶醉地说一声“谁爱折腾谁折腾,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 我是最好的:呆在自我舒适区里面的人麻醉自己的一句话通常是“我不是挺好的吗?”。你费那么大劲学那些也不比我好,有什么用? 然而这往往只是自己妄想出来的好,不是建立在真实行动基础上的好。
- 比下有余: “别人不会,我也不学”。于是跟别人一样,都不学,反正不比落后就行。别人会不会,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如果学不好,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但凡能够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会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安慰自己。
- 太简单了:有一些观念,我们会觉得太简单乃至于被我们轻视,于是不花时间去真正了解这是不是确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就此错过了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机会。最终后悔都没有弄明白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就。。。实际上最该弄明白的是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
- 根本就是胡扯:还有些观念,会因为太过违背直觉乃至于无法相信,直接就被一句话毙了“这不胡扯吗?”
- 阅读的错觉:很多观念我们可能已经阅读过了,而且觉得写得太好了,说得太对了。但是真正有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中起到任何作用吗?阅读时的快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内容,生活就会自动变得不一样。但那只是幻觉,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当初到底读到了什么,其实这些文字对你的意义并不大。最终你只会在走过弯路之后才会想起,原来自己曾经读到过类似的提醒。
3. 主动放弃
- 逃避: 为了不去打破“我是最好的”这种妄想,因为一旦去行动,就可能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打破了自己刻意保护的这种自恋。他们会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不出丑。有时候还会因为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
- 好恶:以自己对某个人或这个某件事的主观好恶来做决定,不喜欢或者讨厌的就拒绝去学,去做。这种完全感性的偏好也会严重阻碍自己获得成长升级的机会。
- 过多质疑: 面对任何的新观念,或者与自己不同的观念,都会各种质疑,或者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拒绝去学习,去行动。这种行为很多时候其实也是为了逃避困难,逃避出丑而为自己找的借口,然而这样的借口会让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
- 完全理解:有时候,我们没有去做,不是因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终一直没有迈出开始的那一步。实际上,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没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开始的。
- 他人的评价:如果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别人给了负面的评价或者不认可的时候,我们就不再继续,因为失去了行动的动力。然而别人的态度并不能改变你的人生,唯有自己的行动才能。
第二种人:
他们知道,世界在变化,自己的舒适区也在变化,如果你不主动去改变,那么就只能被动去适应。所以他们对出现的任何新的情况都会进行思考,对于重要的观念,会用行动去检验。与第一种人相比,他们会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且具有更加高效快捷的行动力。具体表现为:
1. 大脑系统升级快:处于成长过程中,随时更新自己大脑的操作系统,所以对潜意识中一些负面的观念和想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通过行动和学习等手段为大脑提供更新的思维,并不断内化植入潜意识,从而清除掉那些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潜意识和观念,避免他们对思维和行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对新观念的开放态度:能够保持对外部世界和新观念的开放态度,随时关注可能会出现的趋势,并发现与自己的关联,以及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影响。
3. 假定每个观念都跟自己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4. 与新观念建立联系:对于重大的新观念,即使表面上看不出与自己的关系,也不会随意忽视,而是主动吸收那个观念,主动了解,甚至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建立与这个观念的联系。
5. 直接行动:按照那个观念去做,做不好不要紧,拼命去做就是了;刚开始无法很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
行动的过程,有几个建议:
- 不要等完全想明白才去做,很多时候是做的过程让自己想明白,有了第一步,第二步就会自动出来。
- 目标不用定得太高,任何成长都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空中楼阁。目标很重要,但是每一天的行动更重要。
- 每天进步一点,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每天有进步就可以。
- 看总体阶段,不纠结每个时间点。偶尔的一两次落后或者落下不代表什么,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所以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
- 转换角度,教,老板,投资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做,或者无法理解,是因为不在那个位置,就没有意识到重要性。所以转换角度也是必要的手段:比如从教的角度,而不是学的角度;从老板的角度而不是员工的角度,从投资人的角度,而不是消费者的角度。你看到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很多时候,你的错过可能只是一念之差,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这与我无关”,或者“这我都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