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放学去接孩子,回家路上那15分钟是我和他的专属时间,每次我都会问今天你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你帮老师和同学做了哪些服务?如果发现他的情绪不好,我也会问他:“今天有什么事让你不开心呢?”所以孩子已经习惯了向我倾诉,我也努力着去感受他的情绪。
前天孩子突然在同我一起散步时很苦恼的说:“妈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教教我,班上的同学们总是在我面前话里话外的带上“荷包蛋”这个讨厌的外号,这是校园霸凌,我说过了我不喜欢,可他们还是一直叫,在老师面前也是这样,我很不开心,我总不能打他们……”
孩子说的是对的,他的不开心和苦恼我也能感知到,可如何引导才对呢?我只好说“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任何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
“不开心的时候妈妈带你去一个没人的地方陪你大声喊出来?或者像你小时候一样,妈妈发现你不开心就会用力的关上房门,一个人在房间里捶打着玩具熊,哭着喊着**我讨厌你!还是我们选一个情绪垃圾桶,把不开心的事写在小纸条上,过段时间我陪你一起烧掉,清空垃圾桶……你觉得哪个好?或者我们都试试,看哪个方法好?”这些建议并不能让霸凌行为减少,但若是叫孩子打一架来立威这法子也不可行,若是能找到一个方式能让孩子表达并释放出他的情绪,必然也会有帮助!
宇宙的吸引力法则果然在第二天给了我回应。参加L的方糖读书会已经好几次了,从9月开始只要不是在外地出差,每周二我都会来,在为己正名的环节里聊到了这个小故事,她也分享了大女儿的两次情绪表达故事以及她的回应方式,结果在轮读时马冉冉也分享了一些类似的经历引发我们的共鸣!有几句重要的观点我想记录下来:
1.真实的接触自己的情绪,做自己,别做罐头
2.有情感就表达(以不影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社会为前提)
3.做有同理心的父母,陪伴孩子把情绪走完,学习“温柔地陪伴情绪走完”。对自己也是如此,温柔而耐心地觉察,陪伴自己,不再鞭打自己的敏感,不再否定自己的情绪,不再麻木自己的感受。
4.把情绪走完再谈宽恕和放下。
5.坚定地、明确地把那些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带着“真实与慈悲”说出来,说完再放下,反而能让关系变好。

读到这里时,我回忆起很多画面。我小时候是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却也是敏感的,大多数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人或事,我都不会有反应,可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就会有一次的大爆发,其实那一次次并不是没有造成伤害,只是还不够痛,所以我一直忍着,直到爆发。感恩十年前发生的一切,遇到的贵人,让我的生命从此改变!
而我的孩子从小就自尊心特别强,敏感而情感丰富,他非常的独立,学习非常自主,都不需要我操心学习的事,就是别人嘴里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大概两三岁吧,他只要受了委屈就会大哭,在传统中国的家庭里很多时候父母就会说“不准哭”,我和孩子爸对他的哭手足无措,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跟孩子说:“你看,你光哭不说,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了,不如你大声的说出来,肯定比哭来得有用”。后来发现,孩子哭的次数果然少了。记得他6岁左右时,我听了一堂亲子课,后来当我不开心时我会跟他说:“妈妈现在有情绪,不想发泄到你身上,请你关上我的房门,让我单独待一会。”过了十分钟,孩子轻轻的打开房门,小心地探出头,“妈妈,你好了吗?”我说“再给我5分钟。”过了一会,我平复了心情走出房间,他马上开心的迎上来。后来,孩子如果受了委屈他也会以自己的方式独处:用力的关上房门,在房间里大声哭,嘴里喊着“**我讨厌你!”愤怒起来还会捶打床上的大布偶,是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原则下表达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挺好的!过了九岁,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我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和做法,但是也提醒他:“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都对,我会尽可能支持你的合理观点,你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请注意方式,有理不在声高。”
上了四年级,他的烦恼更多的出现在了学校,我会开玩笑的说:“儿子,你的脸好像晴雨表,每天接你放学就能知道你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十天里可能有七天是多云,三天是阳光明媚。”外号这个是困扰他已久的问题,我们只能想办法疏解情绪,而改变别人是不现实的。至少我现在知道,温柔地陪伴孩子情绪走完是我最需要做的。探讨这个话题时,L又给了我一个工具“愤怒转盘”并推荐了几本情绪管理的书《生气汤》《杰瑞的冷静太空》《红皮小怪》《我有感觉》。回家我就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做了愤怒转盘,孩子好奇的问做了这个有什么用?我启发他,如果再有人叫你“荷包蛋”,你不开心了,你做些什么能让你马上开心起来呢?你看,妈妈如果不开心就会一个人待着,旅游或者买一堆零食去看喜剧,或者逛街,你呢?
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答案是打游戏、写作业、旅游、睡觉~zZ。我很好奇,我的儿子难道是圣人,写作业还能调节情绪?!于是问他:“你这写作业也能心情好?是做所有的作业吗?还是只有几种特定的?”原来是做手工、画画、朗读时能让他静下来,而且这是能让他收获肯定和赞美的领域。

看见、感知、同理心、陪伴,我会继续修炼,成为更好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