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干预和治疗儿童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就能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发展。
缺陷观:这是不恰当的,没有问题不等于良好和积极发展。
误区2.儿童青少年良好发展是学校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
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需要培养和激发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发展潜能(内部资源)。
需要学校家庭为其提供良好的知识条件限制与期望等(外部条件)。
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体现为儿童青少年个体与所处环境的持续良好拟合状态。
误区3.不良儿童青少年是家庭经历或自身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引起的
任何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都是与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的结果。
促进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需要着力于后天的适应训练和环境调整。
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充满关爱的,并能体验到自我价值环境中的儿童,青少年,不会轻易选择实施不良或破坏行为。
家庭教育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教育孩子,而是通过改变家庭环境,增强家庭功能,家庭功能完整与否,有效与否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让孩子生活在充满关爱,能体验到价值的环境,能够极大促进孩子的发展。
误区4:儿童青少年被动的经历自身的发展过程,被动等待自身的发展结果。
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帮助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儿童青少年能够进行一定水平的自我管理,自身是实现积极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实施者。
误区5.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主题会在其进入成年后自然完成。
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主题,包括自我的发展,社会性情感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以及性与性别的发展等。
社会性发展任务也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发展项目加以引导、规范和激发,就如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