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年疫情,很多行业的生存问题都岌岌可危。熟悉的人走到一起,他们往往羡慕我们这些事业编内的人员,觉得我们的工资稳定,生活无忧。
说实话,可能我们和那些失业的人员相比较,我们的生活是相对安逸了一些。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教师这一行,有多少人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为的是心中那点信仰及微不足道的薪水。
近年来,各地财政都比较紧张。像我这样三四线的小县城,原本县财政几乎上都靠房地产支撑,近几年,因为很多的楼盘卖不出去,很多工程经历疫疫情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变故,加上那些没有良知的开发商为了赚钱,导致有些楼盘烂尾。所以我县的财政收入也是岌岌可危。
有人说,县政府已经有很多的外债,还有人说政府在贷款给体制内人员发工资。
在2024年初的教育目标会上,就有相关领导提出了今年的财政状况,一直确保老师工资,但如果在经济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就保六争九。言外之意就是,我们的工资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现在的形势变化太快,可能一夜之间会出现新的变动。
作为我们中年人,面临的是上有老下有小要养活。所以,不管经济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首先我们就要保证自己的生活不受干扰。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了我们,他们慢慢老去,作为我们,应该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我看来,不管工资是否能稳定发放,对孩子和对父母该支出的教育费用和赡养老人的费用,一分也不能减少。要让他们感受到,因你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是有保障的。想到这里,我回顾了作为中年人的我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虽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我一直走在努力拼搏的路上。
坦白的说,自从孩子的诞生,我就开始给自己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尽量每个月有固定的存款。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需要固定的教育费用,做父母的我必须得拿的出手。
孩子的出世让我想到以后不能再当月光族了。自己的生活标准、生活质量还不想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是在想如何能在不影响正常上班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兼职的工作来增加一点微博的收入。
最早我有这种挣钱欲望时,那时是受一个大我十来岁的大姐影响。她在银行投了基金,那几年的基金真的是相当的火爆,谁买谁赚钱。买的越多,赚的越多,从未涉及理财的我,也想尝试一把。
起初确实受益了那么一点,但基金这个东西要时常关注它的动态。作为我不太懂得基金的行情,买入之后就不再关注,后来听大家聊起来基金跌了,才想起来自己投了点儿,除去手续费算基本保本,没有挣钱,还跟着担惊受怕的。
人的欲望有时可能真的像无底洞一样,一旦动了想挣钱的念头。我开始留意周围人都在做些什么兼职,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熟人在做直销,品牌叫康婷瑞倪维尔。
当时我也试用了这个牌子的护肤品,客观的说有一定的市场。于是我也投了几千块钱,但在那个年龄,因为比较年轻,还有点儿碍于面子,在熟人跟前,不好意思给人家推销介绍产品,只有几个特别熟的人知道我在做这个。手里的大部分产品,都让自己慢慢用了。
这次直销经历算是没有赔钱,但也没有挣什么钱,唯一受益的可能就是那几年我省了去美容院的一部分资金。
瑞倪维儿这个产品是国货,比较经济实惠。群体内的同事,很多人在我的影响下,偶尔会从我这先从这里拿走一些产品使用。这次尝试,虽然没有盈利太多,但让我对瑞倪维儿有了进一步的信任,一直在使用这个牌子的补水套。
接下来,一个同事在保险公司干起了兼职,可能她觉得我是她的潜在客户吧!那段时间,她经常和我走的很近,无形中给我灌输一些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因为很熟吧,我对她比较信任,慢慢的,她把我拉进了保险公司兼职的队伍。做保险首先要有业务,业务从哪产生?只能从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人入手,让亲戚朋友下单,提高自己的业绩。说实话,保险这一行的佣金真的很高,虽然做保险的那两三年有一定的佣金,但为了业绩我也为自己投了2份保险,每年固定要交四千左右的保费这样算下来。这样下来,我也算不清这次兼职是挣钱了还是没挣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