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ashMap可以说是Java程序员必知必会的东西了,基础中的基础,必会中的必会,重点中的重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充分的了解HashMap的运行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本文主要讲解 HashMap 相关的知识点
1. HashMap简介
- HashMap 是一个散列表,存储的内存是键值对的映射
- HashMap 实现了 Map 接口,根据 Key 的 HashCode 值存储数据,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做多允许一条值为 null
- HashMap 是无序的,线程不安全的
- HashMap 继承自 AbstractMap,实现了 Map、Cloneable、Serializable 三个接口
2. 底层数据结构
如下图,HashMap 底层采用的是数组+链表/红黑树的结构
首先,HashMap 的主体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由一个个的链表组成,而链表由一个个 Node 组成,Node 存储的是具体的 Key,Value 值,Node 会记录着下一个Node的信息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 HashMap 总使用2的幂作为数组的大小,比如默认的初始化大小2的4次方等于16,其最大允许的大小是2的30次方
- 当数组里面存放的数据大于 负载因子数组大小* ,
put()
的过程会进行扩容 - 当链表大小大于8,数组大小大于64,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结构
- JDK1.8 后,插入链表的方式从头插法改为了尾插法
这几个概念在下文详细论述
3. 为什么是数组 + 链表
数组+链表的数据结构是为了解决Hash冲突而设计的
往一个 HashMap 中进行put(key, value)
操作时,先要判断这个 key 存放在数组的那个地方
- 首先使用方法
hash(key)
,得到key的hash值 - 然后通过
(n -1) & hash
(n是数组的大小) 得出一个下标,暂且称这个下标是 index,这个键值对将被存放到这个 index中
此时会有一个情况,不同的key有可能得出相同的index,这就是Hash冲突,此时就需要数组+链表的方式来解决Hash冲突
3.1 如何解决Hash冲突
HashMap 遇到 Hash 冲突时,会判断两个Key的实际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覆盖,如果不相等,会将这个Node插入链表的尾部,所以说,数组+链表的数据结构是为了解决Hash冲突而设计的
内部类 Node,因为集成自Map.Entry
,因此也有人称 Node 为 Entry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成员变量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3.2 头插?尾插?
既然是插入到链表中,就有插头插尾的区别
在 JDK1.7 采用的是头插法,后面加入的元素会被放在链表的头部,因为作者认为后面插入的元素被使用的概率更高,但是这个做法带来了死链的问题
于是在 JDK1.8 中,将头插法改为了尾插法
4. 由链表到红黑树的转换
随着数据在一个下标的后面不断的插入,数量会越来越大,在链表的数量大于默认阈值8之后,会调用treeifyBin()
方法检查 HashMap 是否转换为红黑树,只有当数组长度大于或等于64时,才会被转换为红黑树;小于64的化,会调用resize()
方法进行扩容
HashMap 内部类 TreeNode,也就是红黑树的数据结构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成员变量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与链表转换成红黑树相关的几个参数
//触发判断的链表阈值大小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进行红黑树转换的最小数组大小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5. HashMap的扩容机制
扩容机制,即调用了
resize()
方法进行扩容,会伴随着一次重新 hash 分配,并且会遍历 hash 表中所有的元素,是非常耗时的。在编写程序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扩容机制
如果安装了阿里巴巴开发规约插件,在创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会有这么一个提示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设置合适的大小,从而避免触发扩容机制
与扩容机制相关的几个参数:
- 负载因子
loadFactor
,其默认值是 0.75 - 数组大小
capacity
,刚创建时默认值时16 - 临界值
threshold
,超过这个值表示数组可以进行扩容了,这个值由capacity*loadFactor
得到 - 已存储Node的数量
size
扩容的时候大致做了以下几件事:
- 判断目前的容量是多少,一开始的时候是 null,第一次
put()
的时候进行容量初始化,默认值是16,也可以是我们自定义的值,需要注意的是,假设我们给定的值是3,他会找大于三的2的幂来替换,也就是4,所以指定值最好是2的幂数 - 判断目前的容量是否大于限制的最大值,如果是的话设置
threshold
为Integer.MAX_VALUE
,并且不触发扩容机制,随你去吧,太大了忍不了了 - 如果没有超过最大值,就扩充为原来的两倍,临界值
threshold
也同时扩充两倍 - 将旧的 HashMap 中的元素迁移至新创建的 HashMap 中
可以结合源码看一下扩容的流程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 判断目前的容量是否大于限制的最大值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 没超过最大值,就扩充为原来的2倍,临界值threshold 也同时扩充两倍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 计算新的resize上限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进行迁移
if (oldTab != null) {
// 把每个Node都移动到新的数组中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 原索引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 原索引+oldCap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6. HashMap 的Put机制
HashMap 开放了 Put 方法给用户添加元素,其调用的putVal()
方法并没有开放给用户使用,探究Put方法的原理其实就是探究putVal()
方法
- 首先计算 key 的 Hash 值,通过
(n -1) & hash
得到将要插入的下标 - 如果数组是空的,调用
resize()
进行初始化 - 如果没有 Hash 冲突,直接放进该下标
- 如果发生了 Hash 冲突,判断 Key 值是否真的相等,相等的话覆盖 Value 的值,不相等追加到链表或红黑树中
- 在追加到链表的过程中,若是链表的大小超过了8,会调用
treeifyBin()
方法来怕判断是否要转换成红黑树
总结
HashMap的原理其实并不难,但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来说,要理解清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希望本文的整理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