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忆湄/《还好,终究走了自己的路》
看“过去”,是另外一种心动。你如何从少不更事变得左右逢源,如何从爆竹脾气变得感恩一切,如何从囿于小我变成“君子不器”,如何从捉襟见肘变成富甲一方?当年跨过的几个重要的命运结点,认识的那位新朋友,习得的新技能,跌落人生低谷,辞职、创业、做出某个决定,甚至买来一些比特币然后忘记它的存在——还以为是生命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很多年后看,没曾想会一点一滴施展它惊人的力量,撼动了命运的巨轮。
这些转折和之后潜移默化的变化构成了我们生命里真正“活过”的明证。人并不是活一辈子的,其实就是活那么几次变化。-------忆湄
有一首歌曾经非常流行:“都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在校时候仿佛凝固的时光,不经意间就风流云散了。
而在这些节点走散的人,大多数今生再也无法重逢。
回想起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的,就是这种关头的选择:毕业了要不要去闯一闯?
还是回老家有份安逸清闲的工作?是选择在摸索的路上找到同类人?还是在周围成型的人里选一个顺眼的?
无论是职业还是婚姻,都似乎后者的选项要比前者轻松很多。
但其实呢?二十年后对比才会发现,前者已经进化成了野生动物,在自己的小王国里自由自在,而后者,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家庭的重担已经把人牢牢锁住。
人当下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在人生的拐点选择不同的方向。
截然相反的选择,在当时看来都有存在的理由:
不想回到老家的人,图的是那份未来,而想留在老家父母身边的人,活得是当下。
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适合自己,将来不会因此而后悔就足够了。
当下,对年青人来说,似乎有太多的选择,所以他们迷失。
而对于中年人来说, 选择太少,让他们过于焦虑。
其实,即便已经活到了80,还是有选择的,比如60岁才开始学画的摩西奶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