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 因为我有充分的理性认知支撑自己,甚至觉得不去做它们是自己的损失
>> 在“想清楚目标和意义”这件事情上花更多的时间。只要真正想清楚了,我们才不会把肤浅的欲望当成目标,陷入“别人说好,自己也想要”或“努力三天就反弹回原形”的境地。
《认知驱动》 -----周岭
愿望往往是一时头脑发热,就像小盆友哭喊着要一个玩具,但到了手之后就丢在一边了。来得太容易,往往放弃的也快。
一个孩子的本能是如此,如果放弃一个玩具也就罢了,家长更担忧的是孩子如何树立目标。
也就是说,在孩子愿望的基础上,给他加上意义,再监督他执行,慢慢把愿望变成目标。
执行起来很难。
但想随便成功是不可能的,时间积累的护城河是划分优劣的有效方法。
在专业人士面前,即便是偷一天的懒没有练琴,琴声就会出卖你,别想拿上课前匆匆的练习来糊弄老师,要是能让你轻松过关的,就不是专业老师。
让孩子学乐器的过程,往往是历练家长的开始。在刚开始的兴趣慢慢变淡了之后,如果不能及时给他赋予意义,学习乐器往往会半途而废。
有的家长在这个阶段采取了棍棒政策,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还有意义,但如果一直用棍棒威胁,那么孩子的积极性将会受挫,大部分孩子没有坚持下来,还是没有建立自己跟学习乐器之间的联系:意义。
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某个才华横溢的偶像,让自己的追求能够具体化。
而到了一定阶段,外在偶像的精神内核注入了这个孩子的目标中,让他能够不断地自动设立下个阶段的目标,最终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个过程,对于成人来说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是把时间段拉长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内。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当下,或者十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