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酸甜苦辣,书中自有滋味——感谢关注“四味书”
说起骂人,咱们中国人的词汇量在世界上肯定占绝对优势,
英语体系最多的是“FUCK”,日本人就会瞪着小胡子说句“八格牙路”,韩国人气急败坏的时候就是一口一句“西八”......,
两个中国人对骂半个小时,可以不带重样的。
骂人虽有南北差异,但堪称国骂的,就简单的三个字——“他妈的”。
“他妈的”,每个中国人都会骂,即使不在公共场合骂,私下也会暗骂。有一则农村趣闻:父子俩一同吃午饭,儿子指着一碗菜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吧。”,父亲说:“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
鲁迅曾说过,我看事情太仔细,我对中国人的内情看得太清楚。
这大概就是鲁迅的独到之处,他关注的,揭示的,是人的最隐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人自己都未必发觉的,无意识的心理。
他有一种特殊的眼光,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地方,一眼就能瞧出内情,让人大吃一惊。
这就是鲁迅的一篇千古奇文——《论“他妈的!”》
全中国人都会骂的三个字,从来没有人去认真的想过,
“他妈的”意味着什么,隐藏着什么。
一句骂人的话,难登大雅之堂,人们避之不及,鲁迅偏要大说特说,还要“论”。事情就怕深入研究,这一论,就有意思了。
“国骂”自古就有,但“他妈的”成为国骂,却始于晋代。
晋代讲究门第出身,人的地位、价值不取决于你的努力和才能,而是取决于你的出身。“学的好,不如生的好。”
出身大家族,就可以当大官,这就是“依仗祖宗,吃祖宗饭”。出身平民,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辈子的“田园牧歌”。
晋代的遗风至今犹存,过去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出身不同的孩子,哪有什么起跑线可言。
同样是孩子,一个出生在连电还没通的山区,一个出生在王健林家——让你一万米,你也追不上。
当一个人出身寒门,受到仗势欺人的人的欺负时,心中必定充满了怨气,想反抗,迫于形势,又不敢反抗,心中的恶气出不来怎么办?
于是只能曲线救国——你不是靠着父母吃祖宗饭吗?那我就骂“他妈的!”,这一骂,心里就舒服多了,心态也平衡了,就像阿Q被人打了之后,心里想“哼!儿子打老子!”。
这也是一种反抗,但却是靠骂脏话来泄愤,一句“他妈的!”就忘记了一切屈辱,眼睛一闭,天下太平。
鲁迅说,这是卑劣的反抗。
你们看,鲁迅对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国骂,看得多细,多深,他看出的内情是:中国无所不在的等级制度,中国人一切依仗祖宗,不思反抗,自欺欺人的国民性。
鲁迅说,中国至今还有无数“等”,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
所以,以后咱们再骂这仨字的时候,会不会有所反省和警戒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