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31恒寿读书会分享

2018-10-31恒寿读书会分享

作者: 阿诺_Arno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2:22 被阅读0次

    【恒寿】灵修读书会分享 20181031

    《与神对话》第一册 30页至50页


    【引言】

    人生若是一场戏,那么导演是谁?

    导演就是我们自己。

    主题:我与世界的关系(心为因,世界为果。)


    【名词解释1】
    佛家讲,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各种分别心。

    心有时指思想,例如正念、妄念。
    与真我失去连接,处于痛苦之中,感受不到爱,喜悦,和平时,说明在妄念中。

    这是一个知见的世界,诠释的世界,事物没有意义,人类赋予意义。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正妄见,学习正见,达到“吾心光明”的境界。


    【名词解释2】
    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又叫做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里的相,也就是我们说的外在世界,无论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如身体、桌子、椅子、言语、行为,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人的思想、观念,猜测,想象等,都属于此类。换言之,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幻象世界,是心的投射。


    ===========Section1 理论==============
    “心为因,世界为果”这个观念在不同的流派中有相似的说法。

    【佛家】-- 万法唯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宣化上人说:
    人若不能維新改良,而將世界一切的法制維新改良,那都是假的,都是向外馳求。你一定要從內心維新改良自己,把一切的習氣一掃而光,也就是神秀大師說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休使惹塵埃。
    勤拂拭也就是什麼呢?就是勤拂拭我們的脾氣、妒忌障礙這些習氣毛病、這些邋遢東西。
    把這些邋遢東西,都拂拭乾淨了,自然就現出本有的智光了。

    【道家】-心外无物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心即理”

    先生说:
    “心就是天理,世界上哪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
    比如侍奉父亲,难不成还去父亲身上寻找孝的道理吗?
    结交朋友、治理百姓,难不成还去朋友身上、百姓身上寻找诚信和仁爱的道理吗?
    所有这些道理都只在人的心中,人心就是天理,只要没有被私欲蒙蔽,就是天理,不需要从外面添加一分。
    将这种纯粹天理的心,用来侍奉父亲就是孝,用来结交朋友、治理百姓就是诚信和仁爱。
    只要在去掉心中的私欲、存养心中的天理上用功就行了。
    只有先有了诚实孝敬的心,才能产生出具体的事情。
    诚实孝敬的心好比树根,许多具体的事情就是树叶,
    必须是现有树根然后才会有树叶,而不是先找到枝叶然后才去种树根。”


    【儒家】 内圣外王
    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安顿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
    一个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就最有资格为王。
    它的整个过程可以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依次递进。
    四书五经的《大学》开篇讲的其实就是这个。
    也就是说,内在先成为圣人的模样,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外在的显化才最有可能成为王。
    否则,就会出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情况。


    【科学的角度】投影源与投影的关系
    心好比投影源,世界好比屏幕上的投影。
    投影源是因,投影是果。投影源出现问题,投影不可能没有问题。
    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正玄波,人的头脑像一个发射塔,将各种思想发射到宇宙,然后会有相应频率的波进行同频共振,在观察者的观察下得以显化。
    我们常说,怕什么来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宇宙分不清你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但凡是你头脑中的思想,都会发送到宇宙中,同频的波会显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修改自己比修改别人更容易,更有效;
    境可以随心而转;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看到复印件有问题,修正原件就对了。


    【扁鹊拒诊】患者的信心

    扁鹊告诉徒弟:

    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

    徒弟不解:

    医生不就是救人吗?

    扁鹊说:

    信者,患者本人意愿强烈,配合治疗,身体机能恢复快;

    不信者,内心潜意识就暗示这肯定不行,他又怎么能配合治疗?

    是他喜欢带着一身的疾病,你为何要夺人之所好呢?
    正所谓,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疾病也是如此。都是我们自己的邀请。
    只是我们自己看不清罢了。

    ============Section 2 实例===============
    要是因为外面的人或事导致我不平静,不安,愤怒等等,那就说明我把世界当做因,把我当做果了。这就是因果颠倒了。所以,如果我决定要平安、喜悦,任何人都不能把他们夺走,除非你允许。


    颠倒因果 实例1

    受害者模式:自己为自己导演的人生大戏

    90后王同学,热情、活泼、随和、开朗,她对谁都很好,男女老少都喜欢她。新姐五年级的儿子西西也很喜欢跟她玩,西西爱咬人,尤其爱咬他,她从不反抗;但是回到宿舍,会伸出手臂,跟舍友张同学抱怨,看,西西咬我,咬得好疼!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随和的姑娘,当着众人的面,和住了将近一年的舍友翻脸了。当时的情境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室友一句话戳到她的痛处,她的压力到了极限,当场崩溃,大爆发。东西摔在地上,音量提到最高。一通脾气发完,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好多了,释放了,对舍友也没有那么多怪罪了。等到情绪平稳一些,她承认,她有讨好模式,每一段关系中,都是先开始各种隐忍,各种装好人,不拒绝,逆来顺受。直到有一天,到达承受的极限,就来一次大爆发,然后关系破裂,重新开始另一段关系。
    为什么不敢拒绝呢?因为害怕拒绝对方后,会破坏了和谐的关系,对方会不喜欢自己,可能会失去这个好友。所以为了维护表面和平,宁愿选择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选择忍气吞声,不是真宽恕,而是真憋屈,一次,两次,三次,忍到最后到达极限会彻底爆发,对好友的怨恨和怪罪也达到最大。
    她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心里真憋气:凭什么每次都是你说了算?为什么受害的总是我?为什么总要我听你的?不公平!
    当她爆发时,她厉声斥责对方,控诉对方的种种恶行,声嘶力竭,泪流满面,在大家看来,她是个十足的受害者。她收获了大家的关注和同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她看到了自己这个轮回模式,却看不清背后的原因。
    请教老师后,才明白真相。
    为什么她会反复经历这个模式呢?因为她还没有体验够。
    因为该信念模式还能给她带来一些益处。
    “有时候痛苦的产生是人们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虽然内在需要这种痛苦,但又想要减轻疼痛,这种纠结的关系一直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小青)。
    例如人类的疾病,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身体的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身体的疾病来自我保护(如,得到想要的关注和爱),但是意识层面却不想要承担疾病带来的另一面:痛苦。因此,分裂便在内在产生。
    王同学看到了真相。原来都是自己在导演这场戏。


    颠倒因果 实例2

    认同负面思想:“我不行”
    小张同学是个美丽、可爱的姑娘,她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是电脑编程,可是开课的第一天,她听到一个声音:“我不行,编程太难了,我肯定学不会!” 她选择了认同这个声音,然后呢,真的就学不会了。
    她果断转学相对容易一些的电脑设计,工作后一直做设计工作。
    最近,老公对她评判的一些话引起她的思考,她开始想:“我好像真的是没有哪件事能坚持到底的呢,都是做一做,感觉难,就轻易放弃了……” “我真的不行吗?事情真的那么难吗?” “要不我试试看再重新学习编程”……当她的信念松动后,她发现原来编程没有那么难,自己也可以学会的。没有预期,只是去做。
    审查思想,不认同思想,重新选择。
    小张同学恢复了信心。


    颠倒因果 实例3
    妄下判断:Ta怎么这样?
    和周老师、林老师夫妇一起吃饭,林老师对妻子出言不逊,对我说“周老师可懒了!” 对着洗手间大喊“赶紧滚出来!”
    我当时都惊呆了。天呢,他怎么这样?!林老师的美好形象轰然倒塌。
    一个星期,都对此耿耿于怀……
    我以为他的行为夺走了我的平安,
    最后终于想明白了:我没有判断能力。
    只看到一幕就评判,就是没事找事。
    就像肥皂剧里的情节,某人只看到一幕,不了解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就妄下判断,在局外人看来,这都是疯狂的,是极不负责任和神志不清的表现。
    当我评判他人时,暴露出的是我尚未被疗愈的那个部分。
    我恢复了平安。


    因果颠倒 实例4
    接纳自己
    读博第一年,学校要求每位新同学都填写心理调查问卷。填写后没几天,我收到心理健康中心的邀请函,免费给我提供20分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从问卷数据来看,焦虑程度比较高。担心什么呢?隐瞒了学业和与室友的相处问题(事实上我尽最大可能,减少她在一起的时间),只是避重就轻地说,端着玻璃杯去打开水时,总担心杯子会掉在地上摔碎;心理老师说:“玻璃杯摔了,你还是很可爱的,任何发生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天哪‼️ 真的吗?我是可爱的吗?她眼中的我是可爱的,并且不以任何事情而改变,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那一刻,我的心好感动,好温暖,好放松。感觉到我被接纳了,我被认可了,我是清白无罪的。

    而我眼中的我,是有罪的,头脑中总是有很多声音:我不好,我不行,我很笨,我不会讲话,我不被爱。感觉周围的人都比我更优秀。从小到大,我一直活在竞争中,无时无刻地在比较和被比较,小时候跟哥哥姐姐比,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不如哥哥,哥哥给我讲数学题,气得直骂:“笨的像个猪🐖”;社交能力和胆量不如姐姐,爸爸生前最担心我出门被人欺负;长大了跟同学比,工作了跟同事比,有竞争就会有输赢,有比较就会有高低、好坏。那颗心啊,一直都在紧绷,感觉不到一丝丝的喜悦。所有的认可都来自外面。所有的价值感都来自他人的评价。读书时担心老师不喜欢我,工作了担心学生不喜欢我……记得20分钟结束时,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对哭得一塌糊涂的我慈爱地说,“你的时间到了,看来20分钟还不够,可是下一位同学已经在等了,这样吧,你先回去,上网预约再来一次吧”。

    我再也没去过。不过那位老师的一句话“玻璃杯摔碎了,你还是很可爱呀”温暖了我好久~

    回头看这段经历,我十分不解当时的我为什么:
    要不停地作比较?
    不能接受本来的自己?
    不能允许有人在某方面领先于我?
    非要争第一?
    会全盘否定自己?
    看到她就不舒服?

    现在想想,她只是在做她自己而已……

    老天派了一位科研能力强的小老师在我身边,随时可以请教,我却没有看到,真是悔之晚矣~

    后来我明白了:
    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够好,会得不到爱~
    我宁愿假装,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我以为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条件,才可以得到~
    心理辅导老师说:玻璃杯摔了,你依然很可爱~
    原来,爱可以是无条件的~

    接受本来的自己,允许自己没有那么好,
    可以不用事事争第一,
    我释然了,轻松了。


    【颠倒因果】实例5
    给自己身上装按钮
    小马同学的父亲来北京出差,为了不打扰她写论文,拒绝了她去看父亲的提议。她很伤心。

    表象是:她的父亲认为,她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写论文,而不是玩耍,父亲这个观念伤害了她。

    真相是: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没有按照3年的学制按时毕业,害得全家为她操心,没有早早工作挣钱给家里,反而要父母一把年纪了,还要给她经济援助。她自己的话来说“读博的每一天都是带着枷锁在跳舞,学累了想要放松一下,都有深深的罪疚感”。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节奏。她说,不能离开战场(战场指图书馆),不离开战场可能还会有收获,离开了就一定没有收获。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当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如果他们意识到时间在流逝而自己却毫无进展,他们都会感到焦虑或充满愧疚。

    我们首先在自己身上装了按钮,别人触碰到这个按钮,自己就会愤怒,或者难过,总之会不舒服。
    这时候,我们是应该怪罪那个触碰按钮的人呢,
    还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要安装这个按钮在身上呢?
    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将这个按钮去除呢?
    答案是:有。


    小飞虫老师推荐的经典套路三部曲:
    不认同,真宽恕,再选择。

    不认同--
    审查思想:是真的吗?这个不是真我,这个是小我,是假我,我不是这个角色,我不是这个念头,我听到它,但我不跟随它。I hear you, but I do not follow you.

    真宽恕--
    如果你自己不承认自己有罪,没有人可以给你定罪。
    所以,首先要宽恕的人是我们自己。
    宽恕了自己,就能够宽恕他人。
    通常的情况是,我害怕别人的评价,我要是那样,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怎么说?
    可是张德芬老师说过,外面没有别人。
    那到底是谁在看?谁在说呢?是我自己。
    是我对自己的不认可,不接纳,不宽恕。
    是我的某个信念,在绑架我,控制我,束缚我,限制我。
    我本身是自由的,我选择让自己不自由。
    这是我的把戏。我是总导演。
    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赵朴初)。

    再选择--
    敢不敢换一种目光,换一种角度,从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站到多个视角,看到更完整的画面,然后再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终于明白,为什么帝王将相会网罗全国有才干的人当智囊团。
    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一个人的认知、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看问题难免片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智慧的人会选择从谏如流,在与他人交流中,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意识,修正自己的偏见,转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从而做出最有利、最优化的决定。而那些固执己见,死磕到底的人则封闭了前进的大门,将自己变成坐井观天的青蛙,孤芳自赏,孤陋寡闻,拒绝改变,一事无成。


    你无法勉强自己时刻都保持积极的想法,但你能设法认清自己的负面念头;

    而认清自己的负面想法,就是一种自爱的表现,会带给你无限的希望。

    它好似说:“我看见目前的情况,知道还有其他的途径,同时,我也知道自己可以另做选择。”

    给自己另一个选择的余地,就等于给自己一个救赎的机会。

    宽恕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宽恕过去,让它过去,就是为新的选择提供一个活动空间。

    无论你重复犯下多少次相同的错误,你永远都有一个崭新的机会来宽恕自己。

    过去无论发生任何事,都已经不重要了,

    再也不能影响你现在的生活,只要你肯释放它。(《无条件的爱》)


    附录1 宽恕定律
    ——赵朴初
    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

    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不接受——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个心爱的人,失去了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因为不愿接受、心有不甘,痛苦因之而生。

    不接受,从根源上则不是不能接受那些事,而是不能接受自己,因为人有无数的欲念,最大和最深的欲念则是“自我”,它是所有欲念的总司令。一切因得失而生的痛苦,都源于自我受到了伤害——觉得是自己无能、卑微、怯懦、幼稚……所以不能接受。

    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归于安宁。一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心便能登时万念俱息。想要出离痛苦、超脱执念,这就是那个最彻底、最妙的法门。当你宽恕了自己,也便宽恕了全世界。

    接受不是放纵,放纵和宽恕的差别正在忏悔。没有忏悔的接受是放纵,有忏悔的接受才是宽恕。宽恕的实质,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是放下,以全新的姿态,去追寻更好的自己。否则,便是违背当下定律的。

    万法阴阳,没有失就没有得,没有错就没有对,这是天道本来、万物常态,没什么不能放下,也没什么不能宽恕。


    附录2 宣化上人:从内心维新改良自己,而不是改良外在世界。

    来源: http://www.cttbchinese.org/update/index.php/archives/6921#more-6921

    發脾氣是一個惡,不發脾氣是一個善,所以能改惡向善,改過自新,這就是康誥所說的「作新民」,做一個新的人,做一個新的行動,一切一切都要維新改良。人若不能維新改良,而將世界一切的法制維新改良,那都是假的,都是向外馳求。

    你一定要從內心維新改良自己,把一切的習氣一掃而光,也就是神秀大師說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休使惹塵埃。

    勤拂拭也就是什麼呢?就是勤拂拭我們的脾氣、妒忌障礙這些習氣毛病、這些邋遢東西。把這些邋遢東西,都拂拭乾淨了,自然就現出本有的智光了。

    你智光一現前,這時候就無所不知,無所不明。你為什麼不知道呢?就因為智光沒有現前。想要智光現前,先要把自己收拾乾淨了,先要維新改良。改良,不是改良外邊事物,要改良我們內心的這些骯髒東西──所有這些脾氣、妒忌障礙、貢高我慢;好像你用勢力壓迫人,用手段來害人,這都是邋遢東西。

    所以修道人,尤其是出家人,要是爭心不了,和人家爭,動不動就和人家爭辯是非,和人強詞奪理,和人家以勢凌人,這樣都是太邋遢了,這都是染污法裝滿你內部的世界。你裝滿了這些東西,真正的智慧就沒有了,所以這是要緊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31恒寿读书会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b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