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则成语故事,其实内容都较为简单,我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记得上一届学生是利用古文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但是这一届学生显然没有这样的基础,他们不是我一手教上来的,古文的底子不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这样陡然增加阅读量,只会让他们望而却步,甚至会觉得语文课太可怕。因此我想还是从表扬入手比较合适,但是表演从来不是徒有虚名,语文式的表演重点在理解,需要学生最全面的阅读,最到位的解说,更要在采访环节或是问答环节里自圆其说,这种本领是学生语言水平的最高境界。
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对文本的基本解读,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读出人物形象一般都是必考题。
侧面烘托的写法是很有讲究的,多了喧宾夺主,少了,缺少有力证据。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写作手法,也为我的第三篇大作服务。
过程
一、故事导入
1、通过预习,你能讲出其中一个故事吗?
2、简短些,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写一写。
二、成语
1、什么样的词可以称为成语?
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都会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字数不一定,大多是是4字。
2、拓展成语
三字成语:败家子、不成器、抱佛脚、背黑锅
五字成语:不打不相识、八九不离十、杯酒释兵权、兵败如山倒
六字成语:不登大雅之堂、不费吹灰之力、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如一见
七字成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见棺材不落泪、此地无银三百两
八字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寓意
《自相矛盾》
1、演一演,说说理由,点评
理解人物形象
2、从他的张口结舌中你明白了什么?
3、写一写寓意:
《滥竽充数》
1、南郭先生为什么要跑?
抓住关联词“不是……而是……”“总是”“居然”“只好”
2、南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3、写一写寓意: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分别造句。
《画龙点睛》
1、点睛前、时、后,详写了什么?游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重写作方法
2、朗读指导
3、我们常说点睛之笔,在生活中不是指画画,而是指什么?写一写寓意。
四、成语积累
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亡羊补牢
历史故事:三顾茅庐、纸上谈兵、程门立雪、精忠报国
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成语寓意、两类成语积累。
【反思】
表演前: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自相矛盾》,理解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
教师着重引导阅读语言,能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模仿,并创造。
表情的推敲也尤为重要,这样的语言训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更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中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不偏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可以增加语言、动作、神态等,进一步体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时:
让学生观察,最好要有观察表格,这样利于学生在表演后有针对性地评价。
注意脸蛋一定是面向全体同学的。
创造性地使用道具是智慧的体现。
表演后:
先让表演者自己说说有什么得意的地方,可以说自己的创造性语言,为什么这样说?也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表演的好或坏,为什么?如果有第二次机会可以如何改进?
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搭档表演的如何?
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这样的表演点评习惯,可以利用教师采访演员的方式引导表演者说一说。
班级互评也是重点,引导学生能先说优点在提出建议,建议也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这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但是所有的交流必须围绕文本,如果脱离了文本,那么就脱离了语文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