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生存状态

我的生存状态

作者: 靖难at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22:21 被阅读86次

    最近几年,我几乎很少完整的看过几部电视剧,尤其是国产剧。

    我常意识到我应该做一些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了解大家都在想什么。上个周末开始,我一口气看完了《人民的名义》前面的二十几集。这部剧广受喜爱,大概是因为之前的现代剧中,官员都比较脸谱化,或是大仁大义的士大夫,或是无恶不作的奸臣贼子,而不管是哪种,都离人民太远,也太假。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要对那些追逐权力的人感兴趣,而不是已经掌握权力的人」。光明区的区长孙连城之前的仕途不顺,这次却恰好有一个重大的项目落在自己手中,他恰好也有一个正在「追逐权力」的强悍领导达康书记,上升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然而他却因为「胸怀宇宙」而放弃了。

    这段实在是让人叹息。对于一个没有带头大哥,也不是领导门生故旧的人,这种自我安慰「无为而治」,大概就是一种「懒」或者自我放弃吧。

    在公司里,有迎难而上挑重担者,也有无所事事却占据资源的老油条,还有没有困难喜欢强行制造困难刷存在感的人。商业公司和政府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并不会长久地养一个闲人。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做第一种人,否则迟早被淘汰。

    我的朋友阿彩,他8岁的孩子学习不好,常以「快乐最重要」「情商更重要」自我安慰。然而,他并没有把时间花在培养孩子的情商上,也没有花精力培养好的亲子关系来让孩子度过快乐童年。孩子宅在家里打「王者荣耀」,他宅在别人家里打麻将。

    我并不是说学习多重要,这种不作为还「自我麻痹」的人,生活中却不少。不管是「学习」还是「快乐」,都是需要主动去参与才可能构建积极的结果。

    总感觉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不主动跟进,就会后退。

    最近大家都在讲一个词「阶级固化」,大概是一个类似于「起跑线」或「出身论」的东西。在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中,上流社会小学的孩子们知晓生僻的历史知识,处处展现求知若渴,而底层人民的孩子则短见无知,以此论证什么是「阶级固化」。

    我并不认同这就是「阶级固化」,真正的「阶级固化」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差异,也不是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会不会打马球弹钢琴,知不知道「伪楚」其实根本不重要。在当下,大概真正的差距,是某种积累,某种资源。

    这种差距是某种很难用努力去克服的东西。我从小也爱读书,也读遍各种野史八卦天文地理,长大了也看美剧用Google搜索每天读Quora读英文媒体,我知道的并没有比大城市的孩子少多少。但是要做出人生选择时,任何一次试错失败可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大多时候,我也并不敢冒风险去获得更高的收益和更多的可能性。

    相貌、智商、财富,都是可以继承积累的东西。不过这种积累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总有某种随机因素,会打破这种平衡。某个历史事件?某次遗传变异?运气?

    信息论世界里,熵是度量不确定性的一个概念,熵会随着随机性的增加而增大。人类到了一定年龄,越加会倾向于相信宿命,因为人生已经没有太多可能性,熵趋于稳定。同样是研究随机的贝叶斯派理论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这一代做更好的积累,下一代会有更好的结果?是的,这种差距需要积累来平衡,这种积累往往不是一代人可以打破的。

    孔子所说「四十不惑」,我最认同高晓松的解读,他解释为「到了四十岁,即便有疑惑,也不想去解决了,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然而,身边不少85后们,似乎已经提前「不惑」,是不是早了点?

    最近这两年,我常常煞有介事地开始回顾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际遇,然后每次总结下来两个字:「无趣」。最好的时光有太多的人生追求和选择都过于看重「利益」,总是考量再三患得患失,这便是我定义的无趣人生的样子。

    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有人告诉我,你该怎么样将来才不至于后悔。之后每过几年,又会有人示威一般地告诉你循着他们轨道的人今天如何如何了,而你又如何如何了。

    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总是恨不能把每一种可能性列出,求出一个最优解出来。而人生有无数的细节和可能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太多不确定性,只有自己去体验和经历才有意义。

    诚如王小波所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生存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dv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