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上辈子是不是投了个洋鬼子的胎,我特别喜欢吃面包。
那白白胖胖,奶味飘香,绵软可口的面包,怎能不惹人喜爱呢!小时候只要妈妈给了零花钱,我就放弃学校门口吃腻的肉包子,去买零食店里两毛钱一个的面包。
“实在是太香啦!”我还记得那时我满足地扯一块放进嘴里的感觉,黄油牛奶的香味,要甩那难吃的肉包子几条街了。
童年时面包的种类很少。如今各类烘焙坊都有,面包也有中式、欧式和日式等多种选择,像吐司、欧包、夹心面包、甜甜圈等都是常见的品种。面包的魅力在于,不仅干嚼它可以让口腔有丰富的体验,它还可以创意出无数的花样:吐司夹点菜叶、火腿、芝士片可以做成三明治;面包片撒点糖分烤干可以是小饼干;面包揪成小丁泡上牛奶鸡蛋一烤,美味的烘蛋就出炉了……百变、百搭,怎么做都好吃的一种食物,就是面包了。
面包很常见,它随意、简单、平凡,火车站小卖铺都有卖的,五星酒店旋转餐厅亦有它的身影,身份可高可低,口味千变万化,有绵软如云朵的北海道面包,也有坚硬发苦的杂粮餐包,小清新的菠萝包适合姑娘们,重口味的肉松热狗棒则特别适合“打工人”上班路上充饥,面包真是的太普通太平凡了,在烘焙坊遍地开花的今天,它不抢蛋糕的风头,安安稳稳呆在橱窗里,却也自成一派艺术。
吃面包,也是讲究艺术的。大多数人吃面包边走边啃,讲究的人可能会用上刀叉,抹上黄油或者果酱,伴着咖啡吃,欧包有欧包的吃法,吐司有吐司的搭配,或者复杂一点,做成冰激凌面包或者西多士,又多了一丝小资的意味。好吃的面包做的程序复杂,用料讲究,如今人们粮食吃得太精细,于是更注重于吃全谷物面包,颜色偏暗,质地干硬,嚼起来却很香,比如法棍,就很有嚼劲,还有麦香,我自己很喜欢。但有的人就很偏爱过去那种蛋奶香味的白面包,认为那才是面包该有的样子,最好再有点奶油、果酱、火腿肠夹心。吃面包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敷衍是讲究,一眼便知,就看你想要怎么吃了。
不仅是吃,做面包也是很有意思的。如今有现成的面包机,如全自动洗衣机一样,把面粉、水、鸡蛋、等丢进去,几个小时就是个现成的面包。精致一点的就是用烤箱烤,里面的门道可就更多了,用汤种还是普通酵母,冷藏发酵还是常温发酵,大有学问,做出来的面包口感也是千差万别。我曾经学做过各种发酵方法,还有揉面的手法,比如面包要柔出“手套膜”吃起来才会松软可口,而什么时候放黄油,加什么温度的水,都十分考究。试了几次,揉面对我来说相当挑战,揉完了面包是好吃了,可我这膀子也不能动弹了,还是宁可在外面面包房买面包——自己做太费时间!
看来,这精心制作每一道美食,真的是费心费力的。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后,闲暇时分,做个好吃的面包是很有成就感的,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疲惫神经的好方法。
因为喜欢吃面包,面包仿佛就代表了安全感。去年冬天出差,到达时天色已然黑下来,安顿好住处,我出门觅食,一眼望见购物中心的烘焙区,赶紧捧了几个全麦面包回去,仿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感觉溢满心头,这真是个神奇的效果。
我想,恐怕是因为面包通常代表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比如关于“爱情和面包”的选择,是大多数人都面临过的,但二者通常可以兼具。现代的我们都可以自食其力,不需要一个人同时解决面包和爱情的问题——面包我可以自己挣,你给我爱情,便好了。
早晨上班路上,我喜欢带上个面包,出门前在家里要么抹一层奶酪酱,要么夹一层芋泥,要么洒几撮肉松,虽说麻烦了些,但没有味道的枯燥面包变成了内容丰富的早餐,本就很有仪式感。一边啃面包一边去上班,腮帮子嚼着面包变得鼓鼓的,仿佛日子就像这面包,因为自己的精心搭配味道更丰富,心情就和腮帮子一样,鼓鼓的,很饱满,很踏实。
没事总爱去采购面包,手边随处带个,工作忙时可以充饥,赶不上饭点配个牛奶冲个咖啡就是顿代餐,再美好不过了。
就该活成面包的样子,本是很普通,却可以通过改良食材和做法提高它的营养价值以及口感,可甜可咸,随遇而安。你若愿意花时间,你若是个精致的人,面包也可以很艺术的,不是么?
活下去,面包是要有的,而快乐也一样要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