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媳妇同时落水,到底先救谁?
学家这次推出的命题,虽然一再给出答案,还是让夹在中间的男人无所适从。这个命题,也在千百年来难倒了一代又一代人。
到底是谁挖的这个坑?在这样的生命选择面前,主人公连预想都会是痛苦的,一旦选择了,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承担持久的舆论压力。
还记得上次四川地震,有一个故事就是男子满脑子都是妈,放下家里老父亲,妻子,孩子,舍近求远去救自己的妈,虽然最后一家子都顺利脱险,妻子的心也凉透了。关于男子平时行事以及原生家庭分析的文章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谁也不是真的要把一个人逼到这样的境地去考验他的诚心,只是女人都喜欢把问题放在这样的极端面去讨论。为何男人从不让女人做这样的选择呢?——答案是,大部分女人不用男人问,自己平时的行为就是泾渭分明的。
女人们,到底想要怎样的答案?怎样的态度?或者说,怎样的安全感呢?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疑问,这样的承诺就可以让自己婚姻的地位牢固吗?
现在的女人,不会那么直接问,真的问出啦,就有点傻了。但是心里却很容易有自己的衡量。这个衡量,未必就是要自己的位置高于一切,优先于一切。
家学的课程设置不是心理学,所以不会讲围绕着心理学理论开展讨论,但又离不开心理学。课程设置也很巧妙,抛出一个问题,层层深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理念也灌输给你了。
我们以为,维系一个家庭的是爱情,激情。的确,没有爱,婚姻无法去经营,但是仅仅有爱,却不断的挥霍爱,最后婚姻也难以维系。
我们以为,有了爱,一切都很简单,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它的职责所在,相爱的两个人走到一起,就是为了愉快的完成那些使命。
既然如此,携手战斗的战友——丈夫和妻子在这个家庭里是优先考虑的,他们的关系也是优先于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优先于子亲关系(夫妻与父母),这个优先,就如同家里先出生的孩子要得到优先地位。
妻子得到这样的优先权,其实丈夫也得到了这样的优先权,两个人就可以齐心协力共同为了家庭的目标去行动。并不是说,让丈夫先救妻子。
如果一个家庭里付出主要责任的两个人不能拥有相应的位置,心里就会失衡,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回答而回答,而是看到提出问题的人,背后有怎样的需求。
其实我们在婚姻关系也罢,亲子关系也罢,甚至只是寻常事件的处理,欠缺的是倾听。倾听问题背后真正的需求。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倾听的能力,而是还没有听,就选择了放弃,抵制。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不能给出对方希望的答案。
在我们感觉刁钻棘手的问题时,需要先感受一下我们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怎样的评价。重要的是,这些情绪,对事情的解决有没有帮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