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放假的第2天,出门去买《参考消息》的时间比昨天晚了些,街上显得更比昨天安静了。公交车按部就班的开着,给宁静的城市带来一丝生机。从一环路的大门,穿过儿子住宿的小区,到建设路的大门就是婆婆的报摊了。
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总会绕道去康养中心,看看那些养老院的老人们的生活。那些老人的表情大多很呆滞,自顾自地吃着早餐,少了推杯换盏的谈笑。看到护工匆匆来去,不像图片里宣传的那样,和颜悦色地给老人喂餐。小区里的康养中心,有宏明医院的医疗保障。不知道有些健康老人,除了在康养中心走动,一日三餐外,还能不能外出走动。有人说,条件再好的康养中心,如果缺失了家人的精神慰藉,也会郁郁而终。这所康养中心的老人,大多是我父亲以及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里的人,我常常在想我能不能去申请当一个志愿者,为康养中心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也短。明天的这个时候,妹妹一家吃了早饭就准备回蓉了,他们走晚了怕堵车。明天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去菜市场买菜,好好计划做些什么样的菜,第二天妹夫方便带到单位中午吃。
买完《参考消息》我快速往超市走,因为“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米和菜油都快吃完了,还有味精、白糖等调味品也没有了。走到沙河大桥上,只见泛黄的泥水缓缓地流着。沙河的右边就是我初中同学的高老庄茶庄,他也顺带为茶客提供中餐和小面,或许这也是生意兴隆的原因之一。高老庄茶庄旁边还有孩子们玩耍的儿童天地,这里已经成为了建设路打卡之地。再往前走,有一个钱大妈蔬菜店。门口摆放的老南瓜和土豆都是8角一斤,而菜市都卖1.5元一斤,就是超市的土豆也是1元一斤。于是,买了小半个南瓜和三块土豆,共3,69元。再去超市买了米、油和调料。
老公开车到父亲家单元门口,我拿着东西准备上楼,“你还回不回锦苑?”,老公的声音从汽车里飘了过来。父亲家的光线不好,老人家在阳台看报,我在厨房临窗的台面上看书写作。我想锦苑的光线好,我至少可以看2个小时的书或写作。于是,放下东西就快速回到锦苑。
本月4、5、6三日的李庄行,许多文友热情激扬的写了好几篇文章了,自己尽管在4日就写了《走进李庄》的现代诗,但这次有宜宾人当向导,真是感慨万千地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文化,所以还是想写篇散文,可是一直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转眼之间李庄之行就快过去10天了。
回到锦苑,立刻拿出常智敏教授送我的《漫话李庄》签名书阅读起来。这本书大多是史料,除了介绍李庄的历史文化、地方特产以及古建筑群外,更多介绍的是李庄的抗战文化。1940年夏,历经五次迁校的国立上海同济大学,受到了李庄的热情欢迎。同时还接纳了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中国营造学社,为学者们坚持科研和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安宁的环境和物质准备。也为中国的文化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本书只有160多页,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十多分钟读完。李庄,我已经去过二次了,这次是第三次……由于常教授的现场解说和送我们的书籍,让我对李庄的抗战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常教授送的书读完了,我想对常教授最好的感谢,就是早日完成《漫话李庄——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