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06 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2019-02-06 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一位教育行者的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22:02 被阅读0次

     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在我们身边,农历正月初一抢头注香,不是为了表达敬意和信仰,而是祈福与祷告上天言好事。许多人常常批评国人缺乏信仰,认为国人的生活只是选择功用和权衡利弊的结果。这自然是一个问题,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并不理解“信仰”,从而也就不懂得“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在许多人眼中,信仰变成了“忠诚”(或者“听话”),信仰变成了一种认识态度。如果层次再高一点,就把生活当中偶尔获得的“处世规矩”当成了信仰。然而,我们都明白,我们奉行许久的人生信条,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遭遇不同的反馈信息。当你恪守“忠”义担当,不肯将枪口上移5厘米的时候,你尽了忠、履了职,获得了命令者的嘉奖,然而却成为了历史的罪人。那些口口声声助你成长的“伯乐”和“团队”说不定恰好是毁掉你人生的最佳工具。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团队从来都不是目的,达到某一职位也从来不是人生目的。唯有人本身,才是人生的目的。人之为人,是信仰赋予了使命和意义,是信仰让人成为了自然的价值尺度。

    可是,什么才是我们的信仰?是那些“人生道理”吗?是那些“处世之道”吗?是那些我们触境生情而形成的情绪化的社会认知吗?(例如,在自己遭遇到别人的帮助之后,有人会感慨“世间好人多”,然后形成“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样的社会认知。)很显然,这都不是信仰,因为信仰不是情绪化的产物。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练,才能达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

    信仰,是对自己存在意义的一种体认。这种体认也许你从一开始并不理解,只有通过绝望、苦难、痛苦和无尽的磨练,你才能明白你的信仰是什么。

    生于1880年的李叔同先生,自幼饱读国学,后又留学日本,青年时代已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然而就在声名如日中天之时,选择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从此脱儒信释,成为弘一法师。从“翩翩浊世佳公子”,变成了“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在许多人眼中是极不合时代潮流的,也是极不适合大众价值取向的,然而随后的许多众人皆知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并不是李叔同先生情绪化、非理性的选择,而是他完全清醒和自我体认的结果。这种选择结果才能称得上是信仰。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重温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真知灼见,让人感到特别有温度。社会的变革总是不经意间发生,不管你是醒着还是睡着。就像网络语所说:“社会淘汰你,从来不会跟你打招呼。”不跟你打声招呼就已发生变化的社会,需要你自己去不断的认识、理解,然后调整自己、更新自己。随着自我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结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信仰”也许会在一瞬间崩塌,但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却越来越接近本质。人,就是在这样的磨炼当中,才慢慢地认识了自己,才慢慢懂得了自己,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所属,人生的信仰也才会慢慢的形成、成型,从此,信仰将伴随生命在岁月里经历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百态,让人最终活成自己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06 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g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