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纪初,北宋、辽国及金国,为了争夺北方地盘,相互格斗,战争频仍。
今开平区境地(当时称石城县)属拉锯地段,今天归辽,明日属金,后天降宋,变幻莫测,百姓遭受涂炭,直至金国占据上风,境域才稍有平静。
辽保大二年(1122年)十二月,平州(治所在今卢龙县地)辽兴军节度副史张觉叛辽投金,金封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知平州事,辖滦州(今滦县)、石城(今开平)、马城(今滦南县地)。
金天会元(1123年)五月,张觉又杀原降金辽臣康公弼、左企弓等,叛金投宋,宋纳之。宋建平州为泰宁军,以张觉为节度使,并赐州辖石城县为临闾县、马城县为安城县。金国皇帝对张觉出尔反尔,叛金归宋十分恼怒,派大将军完颜宗望清剿张觉,十一月攻下平州,并逼宋杀了张觉。
第二年,金太宗调整区划,改平州石城县为清州,为大金国西境与北宋的国界。
宋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宋徽宗为和好金国,派著作郎许亢宗为使者,赴金国贺金太宗完颜晟嗣位。许亢宗和副使及随从人员共6人,组成使团,带着宋徽宗皇帝的使命,于当年七月六日,自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出发,至雄州(今河北省雄县)稍息,再从雄州起程赴金,10月8日到达金国国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历时3个多月,行程6020里。
据许亢宗著《奉使行程录》记载:许亢宗从雄州起程,至新城县(今河北省新城镇)为第一程,依次序而记,第十程是自韩城镇东行50里至北界(指宋朝与金的国界)清州。
这日清晨,许亢宗一行整装东上,韩城镇旗牌撑一面绣有“宋”字的四方蓝底白字附有缎带的旗子,头前引路。许亢宗头戴椅子型双翅乌纱,身着紫蓝色绣缎朝服,足登青缎白底朝靴,副使及随从人员均为武将装束,使团及送行人员依次而行。马行十余里,来到宋朝北界。
国界并无沟堑屏障,只有高约三尺的土台子,两地界之间约有一里许的空地,双方人户均不得耕种。两界均设有军帐及守军把守,以便盘查和接待过界行人。
依照契丹国的条例(因金国建国不久,仍执行原契丹国策),如有行人过界,须由所在国的主州备车马护送至界首。宋朝使团至界首等候,宋联络信使举旗向金国边界守卫示意,金国守卫也举旗回示。随后,两国联络官乘马至界心,宋朝官员将书有职位、姓名的“关牒”呈递与金国联络官员。金国联络官驰马回金国界首。
少顷,金国联络官领一队车马人夫至界心迎接,并向宋使回示“门状”。宋联络信使回界首,引许亢宗及使团至界心,均下马,互相引接,对呈门状,以示同意出境和入境。金联络官向宋使者行金国礼,请过界,许亢宗还以宋朝礼节,经三请后方上马,并甩虚鞭,作虚揖,以表礼仪。
宋朝使团由金国联络官员引路,进入金国境内。首先映入许亢宗眼帘的是一片灰蒙蒙的荒沙薄地,杂草丛生,仅有寥寥几块耕地,种的谷物已然收割完毕。行之不远,来到一个村庄,约有数十户人家,秫篱抵护,荜户蓬门,柴扉紧团,萧疏冷落,不闻人语,但闻犬吠。副使禀告许亢宗,该村名曹刀口(今曹家口)。许亢宗听罢,顿生抚今追昔之慨:“难道这就是当年曹孟德趋乌桓、战袁绍,立马横刀的曹刀口么?真是英雄下世,战地浮烟!”马东行十数里,来到双凤山(今凤凰山)脚下,见一座庙宇建在山的南麓,寺庙虽然有些破旧,但从建筑布局来看,仍然雄伟壮观,耸立的山门上高悬一块木匾,上书“兴国寺”三个大字。许亢宗知道这是唐代所建的平州石城县三大寺之一,于是下马,向随从要了些散碎银子,拾阶登上山门进入,见一身披破旧袈裟的老僧,步履蹒跚,正在清扫寺院,见有施主前来上香,急忙放下扫帚,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施主来自大宋?”许亢宗点头示意,老僧还想说什么,见后面有金人,就把话咽了下去,许亢宗来到大雄宝殿,老僧点燃三炷檀香,递给许亢宗,许接过香后,深施一揖,将香插入鼎炉内,转身下跪叩头,老僧敲响铜罄,许亢宗起身,将碎银子放进“公德箱”内,僧人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使团继续东行,来到唐溪(今陡河)西岸,时至秋季,河水甚旺,数十丈宽的河道里,汹涌澎湃,奔腾而下。人马延西岸北行至唐山(今大城山),隔河相望,对面是晾甲山。唐溪之上,有座石礅木桥,长约十余丈,桥的两端均有金兵把守,严阵以待。许亢宗知道这桥是唐溪上修建的最早一座桥,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所建。晾甲山,因李世民第一次东征过唐溪时,河水浸湿了盔甲,在此山晾晒盔甲而得名。越过桥,人马向东北方向行进数里后,一座城池展现在面前,这就是清州——金国西界第一城。城原为汉置,唐复置为石城县治。金太宗新改称清州,驻有重兵把守,为金国西境边防重地。
一队人马迎候于城南门外,蓝绿黄白色旗帜迎风招展,队伍为首的是一员彪形大汉,胯下一匹枣红马,身着皂白罗布长袍,盘领缝腋,窄袖,头戴一顶方形无遮皂帽,腰束蓝色绢布金绣腰带,足登长筒皮靴,兵卒都穿无纹压罗布上衣,绢布毛褐色裤子,腰间佩刀,英姿威武。宋使团距队伍数十丈时,大汉一挥手,咚!咚!咚!三声炮响,接着锣鼓齐鸣,这大概就是金国迎接外国使节的礼仪吧!许亢宗思索着下了马步行,随从接过缰,对面的大汉也下马朝许亢宗走来。两人距丈余时,大汉站立,摊开双手向许亢宗施一礼后道:“许大人千里迢迢出使金国,一路多有辛苦!”许亢宗抱拳还礼道:“为宋金永远和好,亢宗再苦无怨。”经金国礼官介绍,许亢宗知道了大汉名叫完颜会,是清州新任刺史。大汉虽身高体大,但相貌却文雅和善,并不凶奸,从满脸稚气上看,年龄不足20岁。两人又寒暄几句,各自上马进城。金军旗帜先行,锣鼓随后,许亢宗、完颜会并骑而行,使团及金军在后。接近城门时,许亢宗极目了望:清州城规模较大,南面城墙东西长约两百余丈,城门是新修缮的,为灰砖砌成,城上有楼,城墙却是土筑的。缺口处全系新垒堵的。清州城内街道宽约两丈许,两侧房舍多为草屋,少量砖瓦房屋,有的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宋朝使团进城后,也有不少围观居民,多系汉人,布衣、布鞋、草帽,老叟妇孺居多。许亢宗心中明白,这些汉民能留在清州,是金国新策所致。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后,改变了以往南侵占领城池后,将居民及财物全部掳到金国本土的作法,而是鼓励留在当地发展生产。
许亢宗等在馆驿打尖稍事休息后,便更衣自行来到街上,游览清州市容。清州城内仅有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民户居多,在十字街口有数家店铺,门前冷落,酒旆斜插,城内房舍,多数空闲,入住者只有百余家。许亢宗明白,这是连年战火的结果,居民不是南迁就是北徙。许亢宗在一炊饼铺前停住脚步,拿出散碎银子买了几个炊饼(馒头)交给随从。卖炊饼的老者见面前衣冠楚楚的许亢宗,毫无顾忌地问道:“大官人是大宋使者?”许亢宗点头称“是”。老者拱手向许亢宗深施一揖:“谢天谢地!可别再打仗啦,让老百姓过几天安定日子吧!”“但愿如此。”许亢宗回答道。接着就与老者攀谈起来。老者接着说:“他本张姓,祖籍长安,随唐王李世民东征,落户营州 (今辽宁省朝阳市),万岁通天年间,李尽忠(营州节度使)叛唐自立王位后,武后(武则天)下诏迁营州治于渔阳(今玉田县境)。取旧名复置石城县于此地。始祖随军筑城落户于此,并告知许亢宗汉石成旧址在城西。许亢宗向老者打听兴福寺的位置,老者感叹道:“那寺200年前辽军占领石城时已然毁于战火。”许亢宗只好带领随从沿大街西行,欲出城瞻仰石成旧地。但遭金守军阻拦,只许他们登上城楼远眺一番。在城楼上他们看到城西南不远处有一片废墟,长宽约百余丈,地上残垣断壁,瓦砾成堆,满目疮痍。许亢宗看后,心里像压了一堵墙感叹道:“古代战争也是如此残酷啊!竟使这片沃土数百年无人烟。”
当晚,清州刺史完颜会设晚宴招待宋朝使团。宴席多为牛、羊、马肉之类和少量蔬菜。酒过三巡,清州副刺史兀良吉提议道:“欣闻许大人乃大宋著作郎,才学渊博,名震南朝,敢请许大人赋诗一首以助酒兴。”宋使团副使听后,心中不快,让大宋使臣在酒席宴上吟诗助酒,有失使臣体面。于是站起身来,抱拳向完颜会道:“吾亦晓得完颜剌史文武全才,恳请刺史吟赋共助酒兴何如?”完颜会也感觉兀良吉话语冒昧,有失礼之处,为挽回局面,欣然答应:“好!咱家是主人,由我先赋,说着举起酒怀,一饮而尽。沉思片刻,站起身来,高声朗诵:“贵客至石城,荷尽秋菊红,金宋缔佳谊,鸿雁传和平。”许亢宗听罢,觉得诗句虽有些稚嫩,但宋金交好深意已表达出来,于是拍手倍加赞扬,举怀再祝宋金友好。接着也吟诗一首:“海上之盟系宋金①,摈弃干戈结友人,江南塞北共创业,双临比翼迎新春②。”许亢宗吟罢,席间一片叫好声。酒过五巡,时至初更,侍卒端上两盘冒着热气的黑乎乎的饭食,副使告诉许亢宗这是金国专供贵客吃的莜面卷和莜面沙龙。主人举手让之,许亢宗挟了一个莜面卷送进口里,觉得粘乎乎的,难以下咽。日后,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里写道:“酒五行,进饭,其食品不可向口。”
晚宴毕,完颜会将一枚手掌大小的银牌交与许亢宗,这是为南使颁发的通行证,称“银牌天使”。
次日晨,早餐后,使团整理好行装。许亢宗官服加身后,将“银牌”别在腰间。完颜会列队欢送宋使团至清州东门外。
注①“海上之盟”是1120年宋朝与金国签订的盟约。
②“双临”指宋朝的临安府,金国都驻地临潢县。』
附 件
《大金国志》记载的<奉使行程录>
第十程,自韩城镇五十里至北界清州。
出韩城镇东行十余里,至金国所新立地界,并无沟堑,惟以两小津堠,高三尺许。其两界地东西阔约一里许,内两界人户不得耕种。行人并依奉使契丹条例,所至州,备车马护送至界首。前期具国信使、副职位、姓名、关牒北界,备车马人夫以待,彼中亦如期差接伴使、副于界首伺候。两界各有幕次,行为先令引接齐国信使、副门状过彼,彼亦令引接以接伴使、副门状回示,仍请过界。于例,三请方上马,各于两界心对马立,引接互呈门状,各扬鞭虚揖如仪,以次行焉。四十里至清州,各相劳问。州原是石城县,金国新改为清州。兵火之后,居民才百余家。是晚,酒五行进饭,其食品不可向口。自此以东,遇馆顿或宿程,其供应人旋于居民汉儿内选之。每遇迎送南使,则给银牌入,主干者各系一枚于腰间,名曰<银牌天使>。
▓内容来源:李述,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图片部分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