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一七年夏,余等四人游访南京,以瞻仰追忆国父孙先生文,登钟山谒陵。是日也,暑气盛而天光烈,然余等为访国民宪政之始祖,无畏酷暑,驱车之钟山园区。
逮至园区,即离车步行,才十步,有高大牌坊赫然立于道路正中,上书“博爱”二字,即所谓“博爱坊”也,往先生陵寝之神道始于此。神道长数里许,道旁有遮天之梧桐,谒陵者由此行,可避暑热而凝心神。神道尽头,乃一高大门楼也,上书“天下为公”。余等穿门楼,见一大殿立于半山之上,方知其为陵寝拜祭之处,欲前行,却有百千石阶立于途中,又以此处无树荫,故攀登多有不易,行十数步即面有难色,气息不整,疲态尽显,遂于阶上稍憩。
方是时,余等忽忆先生训导“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兼以余等敬慕先生之德行功业,去家千里,至于陵前,若形神懈怠,则是不敬于先生,亦愧怍于己。遂整顿精神,伸展筋骨,以面见昔日大总统之决心,戮力向前,拾级而上。石阶虽陡峭难行,然论其艰难,则远不及先生之谋国运于乱世,破专治以立共和,舍大总统位而起兵护宪于远地,筑铁路而养黎民。是故此刻登陵之疲累尽散,一鼓作气而上,不多时石阶既竟,谒先生之祭堂立于此。此堂高十米,倚钟山而面金陵,夺天造化之结构,余叹昔时巧工苦力由此可见。
有三拱门可入堂,三门上自右而左书曰“民族”“民生”“民权”,此皆先生毕生所求也。中门之上,有匾额书曰“天地正气”,先生功留青史,必可堪其名也。先生雕像背陵室危坐于堂内,石像展先生生前旧容,双目若有神,问守陵人员乃知是法兰西工匠雕此杰作,余等乃得见先生威容。谒陵者自右门入,环先生雕像而行。有先生遗著《建国大纲》原文刻于殿内墙壁之上,余等既为求宪政之起源而来,不可不逐条阅读。字句之间,先生及僚属之大智大勇赫然显现,辉光熠熠,长久不能忘怀。
殿内游毕,余等遂出,于钟山之上,可览金陵盛景,又可极目远望,遥见雨花台。再顾视先生雕像,觉先生之伟岸更胜以往,余等即脱帽肃立,向先生雕像行鞠躬礼。惟先生墓室之不见是此次拜谒之憾也。
昔者,余等常于典籍史册中见先生名讳,敬慕先生之功业,恨先生辞世已久,不得面见,而今终谒先生之陵,遂我心愿也。余等虽赞先生功劳,然犹不能不牢记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鞭策,当承继其遗志,砥砺前进,开拓国之命途,无愧于青年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