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第10章:统计数据如何引导我们“正确”地犯错

《思考,快与慢》第10章:统计数据如何引导我们“正确”地犯错

作者: luckf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21:07 被阅读0次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心理学家,50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人类思维的特点及弊端。

《思考,快与慢》谈到,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快方式”,这里称为“系统1”,是指无意识地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能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它固守“眼见为实”,会因为“损失厌恶”、“乐观偏见”等原因导致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慢方式”,这里称为“系统2”,是指有意识地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系统2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思考,快与慢》第10章是“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让我震惊的是,我们这样被统计数据玩弄而不自知!

            一个生动的例子

统计显示,美国3141个县中,肾癌发病率最低的是偏远、贫困的小县城,我们是不是主观上会得出,偏远贫困县污染少、空气好所以癌症发病率低?然而,打脸的统计结果,同时也发现,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也是偏远、贫困的小县城,那我们是不是再给出一个解释,那里医疗条件差、生活质量差?

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小数定律,小样本的统计结果不足信。一个简单的类比可以解释,一个盒子里有若干个红球和白球,从里面拿4个球和7个球,全红或全白的几率,肯定是拿4个的时候更大,两者的几率比是1/8:1/128,这也就是小城市发病率是最高也是最低的原因。

1、小样本的出错风险可能高达50%

    小样本的情况下,任何情况出现的概率都更高,所以,要论证一个结论,要采用计算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而不是依靠直觉印象做决定。

2、信任多于质疑的普遍性偏见

在一次面向300名老年人的电话民意调查中,有60%的人支持总统。如果,我们快速理解这段新闻,就会变成“老人/支持/总统”,而忽视了媒介为电话,样本为300人。因为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新闻本身,而不是其结果的可信度,只有当新闻对可信度有明显的导向性,才会怀疑。

小数定律下,人们会倾向于以自己看到的少数情况来推断整体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多。系统1在了解事实之前根据零散的证据拼凑一个饱满的形象,急于下结论的机制就会运作起来,会建构一个言之成理的说法使你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

3、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

一个医院的婴儿出生,以下序列产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么:男男男女女女;男男男男男男;男女男男女男。

我们第一反应是“肯定不一样”啊,但是,这样的反应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生都是独立的,并且生男生女的概率也几乎相等,6个婴儿任何一种可能的性别顺序都与别的顺序概率相等,而不是第2种概率最少。

宾夕法尼亚州对1662所院校的调查中,排名前50名的院校里有6所规模都较小,是普通院校的3倍多。这个数据使得盖茨基金会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小规模的院校,有时会采取将大的院校拆分成晓得院校的方法。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很有道理,会从因果角度去解释小规模院校为什么可以提供优质教学。然而,这样的因果分析是无意义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如果调查最差学校的特点,统计学家也会发现,那些较差的学校也比水平一般的学校规模小一些!

我们习惯把观察统计结果归结到因果关系的解释上,但是,事实上,许多事实其实只是巧合,包括事件的采样。对偶发事件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必然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统计数据通过“快思考”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地犯错,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不能轻易的相信统计结果,也不能轻易地去解释统计结果背后的原因,我们要用慢思考来认真对待统计数据,才不至于得出错误结论和错误的决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第10章:统计数据如何引导我们“正确”地犯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j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