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妈的,让一下

你妈的,让一下

作者: 王爷不是亲戚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20:02 被阅读0次

    我到南京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一直希望南京人口头禅里的“让一下”能改成“借一下”,“你妈的”能改成“他妈的”。只要能这样,就已经是把精神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在历史的长河里起伏颠沛,一个人可以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纵然如此,又可以是多么的无处不在。我想起历史上可能有过这么一次已无处可考的场景:可能是一个落难的将领,也可能是一位要破城的英雄,和对手相逢于狭路,拔剑张弩,双目喷火。他骑在马上冲着对方,远远地就脱口而喊出这两句彪悍的话:你妈的,让一下!听听看,多么的利落和震撼!张飞桥喊退兵的横霸气势也不过如此。两句现在稀松平常的话,在历史上第一次组合在一起出现时,完全不同凡响。要是他说的是:他妈的,借一下,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就既滑稽又没劲,会让对方和看的人摸不着头脑,最后还会沦为见证人口里的历史笑柄。在南京这种到处是故事的地方,如果时间地点场面背景都既恰当又准确,在这两句新潮摩登话把众人喊得都暂时一愣时,如果空气中大家面面相觑的氛围再被细风飘叶飞蝗稍微一渲染,事件核心的关键就会立刻成为当地风俗文化的一样新内容,而这件事的核心关键无疑就是这两句话。这时空气中的人人都恨不得朝对面正傻看着自己的人也来上一句:你妈的,让一下!

    如果只是两句没听过的新词儿,还不够分量为文化添砖加瓦,但是如果词儿被大家不由自主的追随和加强,效果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和将领或者英雄对峙的另一方也骑在一匹马上,他也被这两句新组合的词儿一下子喊得愣住了,不过他随即就回过了神,立刻专业地豹瞪起圆眼,也喷出两股火把对面喷来的火顶在了半路。处在这个当口,气势不能吃瘪。他搜肠刮肚的也想憋出两句至少旗鼓相当有杀伤力的好词儿来,但一下子又实在想不出什么更结实的接茬的话。说实在的,对文人来说,这样场景下的对话也是难度不亚于脑筋急转弯的有力挑战,何况是来考验一个武将。我想来想去,这时除非李白苏轼从天而降落在他这边,即便如此,口头上也不一定就能救场,而且这个时候,李白和苏轼还没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谁来帮他?既然实在没办法,所以他干脆就直接变了声调,加重了长音,把原话直接喊回去了一遍:你——妈的,让一下!因为在情急之下的冥冥之中,他突然有意无意的领悟到,有力的从来不是人本身,而是天成的词章,创造这两句话的是神,借谁的口说出来,说几遍,效果都一样强大。他这么一回喊,周围至少一里地上方的空气里就突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那些个个钢筋铁骨身经百战的双方士兵,刀血水火从来只能令他们更加握紧手里的武器,这时却忽然纷纷松开了手里的家伙,坚固的队形陡然发生了一阵松散,甚至有人零零星星的鼓起了掌,这让肃杀的战场短时间内突然成了有点看头的剧场。士兵们想认真的看一看,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练兵和训练的内容里可从来没见过这个。不需要将官的什么指导,艰苦单调压抑危险的军营生活,让他们从心里也一直想时不时的大声冲前面吼上一句什么,现在他们一下子明白了,这最恰当的一句就是:你——妈的,让一下!至于阵前马上就要对砍的那两个人,已经完全被众人心中想吼出的这两句话所形成的沙尘风暴所掩盖,风暴里已看不见他们俩的身影。他们的死活,对见惯死亡的人来说,一点都没有吸引力。见得太多了,大家都烦了。

    原来的这一方没想到对方会把他的原话原封不动拿回来对骂,本来他感觉自己脱口而出的那两句一定会让对方措手不及,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直接就要挥刀。刚才一见对头冤家,他一时没管得住嘴,现在自己也感到有点后悔。贵族时代,领兵陷阵的都是受过精英教育的君子人杰,即使打仗也要讲个礼字,大家都要遵守一个公认的程序,动手流血之前,相互之间还要拱拱手。兵事胜败不要紧,粗鄙野蛮下流的行为举止最让人不齿,最终会导致在圈子里身败名裂,这比刀剑水火还要致命,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是要不得。但是没想到对方比自己还要没素质,同样的两句话,想都没想,改都没改,就从嘴里直接骂回来,而且听起来居然也是这么的铿锵有力,杀伤力坚强。这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这一来一回,现在球又滚回了自己这边,反倒让自己卡了壳。打呢?还是继续骂呢?骂的话,骂什么呢?现在倒变成了他要脑筋急转弯了。

    然而他的士兵们,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他们本是耕田的农夫,思想上从来没有这些束缚精神的条框。对他们来说,打仗远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是冲,冲不过去,就逃。出死入生的无数经验证明,必要的时候,怒骂对手也能让自身的战斗力加强,边骂边杀能让自己活命的机会大大增加,要不看看身边这些年还剩下的,有几个是只会杀却不会骂的?无论是对战还是对骂,他们都很熟,而尤以后者,他们显然比将官们更加训练有素。在耕田时,谁家没有因为墙根田头的鸡毛蒜皮闲言碎语而经常跟邻居和小人对骂?他们一致认为,后者自带的侮辱性常常更加激发人的战斗力量。这种口仗,长官能忍,他们忍不了。这仗到底还打不打?打,让我们上。骂,让我们来。长官的第一句话本来占上风,让自己人扬眉又吐气,现在反倒因为人家学模学样的一模一样的话而吃了瘪,没见过这么窝囊的,这实在是太让人气。士兵们的队形又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松懈。队伍这一松懈,就发出一些松松垮垮的声音,带兵打仗的人对这种声音最敏感又最忌讳,本来只有言辞上的焦虑,现在马上又增加了一份心理上的慌张。这一慌,就顾不上了想,一不想,就又多了一份急,一急他干脆就又张嘴喊起来:你——妈的,让一下!还是那两句一模一样的话。但这一下,口气里就没了第一次的洒脱和彪悍,重音全放在了你字上,完全是一副被鹦鹉学舌后想甩又没甩得掉的恼怒模样。

    这一声怪腔调出去,就如同往对方士兵阵营里扔进了一枚笑弹,立刻炸开了锅。他们的队形不光松掉了,队伍里还发出了一阵闹哄哄的声音。谁都听得出来,那是他们在哄笑。对方骑在马上的将领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士兵们,却未加任何约束。他转回头,脸上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戏谑表情。他把原来双手握着的长矛换成只用右手持着,并且垂下矛头朝着地面,放到身体右侧,然后用左手轻轻撜了撜马绳。马随即把头左右摇晃了两下,然后又把头低下来咧开嘴嚼起了露出在地面上的草根。他低眼看看马,然后又抬起头,再看看对面的敌手。这回他确认了,文人常用的词儿不过就这么两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和后来程咬金的三板斧似的,一斧不如一斧,其实他根本不需要什么帮手。他面无表情又很不严肃虽然声音不大但又非常清楚的把这两句话冲着对手轻描淡写的又重复了一下:你妈的,让一下!

    这一下,他身后的士兵们立刻全部乐开了花,队伍瞬间就变成了嘉年华,大笑的喝彩的号呼的拉哨子的响成了一片,他自己就更加洋洋得意得不行了。

    这边的将领气得下巴上本来飘着的胡子都要翘上了天。士兵们再也不受外人和自己的情绪的控制。他们不等长官回话,就纷纷放开了嗓门朝对面大喊:你妈的,让一下!

    对面的士兵当然也不客气,也纷纷往这边回敬同样的话:你妈的,让一下!

    场面全乱了,两边的马都受了惊,马上的两个人差点被它们尥蹶子甩下来,各自狼狈不堪的对着坐骑又抽又抚。战场上剩下的是此起彼伏的“你妈的,让一下”,“让一下,你妈的”,每个人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这两句排山倒海的话,就像白日晴天里滚滚的连声闷雷一样。南京城里老百姓的脑袋,全都被震得嗡嗡作响。

    这一下,文化不增加新内容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历史故事和习俗的源头一件件全是因为给群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句话的寿命超出了所有使用过和忍住不使用或者只在心里使用它们的人,一路直活到现代。所以在南京,要是看到三两个南京人一起互相说着你妈的还各自欢喜得不得了的时候,不要惊讶,那是完全正常的,那实际是一种纪念古人古事的仪式。

    我就是这么想象的。要不精神文明的这道障碍实在是没办法跨过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妈的,让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mt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