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面对孩子时我不再盲目“走剧情”了。
我孩子在欢乐丛林玩拓展,走到第二层他就主动要求不玩了,我觉得他忠于自己的感受和内心。尝试了,并不喜欢,不想继续,就坦荡的放弃,玩别的。作为家长,会有“因为不能坚持,没有毅力而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担心吗?
看到孩子没有坚持完成这件事,就产生”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的剧情,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会产生的,但它只是剧情,不是事实。事实是孩子只是这件事没有坚持,并不会因为这件事没有坚持,其它所有事都不会坚持。我倒觉得孩子能链接自己真正的感受,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等游戏的时候,孩子玩平板,我看见他的时间管理,利用等游戏的空隙玩一下平板游戏,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如果先给孩子造成一个匮乏,再用这个匮乏去引诱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合适吗?比如不让孩子痛快的吃冰淇淋,然后孩子某件事做的好就奖励一个冰淇淋,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很多人对女儿的“富养”是基于背后的恐惧心理——害怕女儿因为物质的匮乏而被别人用“两颗糖”就骗走。这样恐惧支撑的“富养”和真正用爱支撑的“富养”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