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肯定不会上市,“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任正非表示:“我们都听过传统经济学中的大量理论,这些理论都宣称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做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但事实上,任正非说,“(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而且,任正非表示,华为没有必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华为会向其员工授予公司股权,此举被任正非称作是一种“长期视角”。任正非也解释了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称自己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
任正非认为,这种股权结构是华为能够赶超业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因此华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着, 也许有一天华为人也会变得贪婪。”
任正非的言论引起了广泛讨论。对中国很多企业家来说,上市几乎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上市真的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良性的发展吗?此前,九哥曾经讨论过:上市是如何害死一家公司的?看完以下几点,或许你会更明白,任正非为什么坚持不上市。
1、被地方官员或投资人鼓动上市 过度包装
万福生科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和伪造金融票证犯罪,于2013年8月21日被刑事拘留。
龚永福是一个被地方政府劝“上市”的典型。他自己是一名对上市完全不懂的“农民企业家”。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具体的造假问题,龚永福竟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当初为了迎合上市的财务指标得造一些,但没想到指导她(覃学军)的人真是(把业绩)做得太多了。”
龚永福不是孤例,很多老板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上市这条道路后,就进入了一个怪圈。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自己并不懂资本市场,很多事情只能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结果因为“包装“过度,最终东窗事发。
而据知情人士称,万福生科的财务报表当时即使不做到那个程度,也符合上市程序。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包装“上市公司的家伙,他们有各种听起来很高深的金融术语,但是却从来不负责任。
2、上市的费用就要吃垮一家公司
未曾上市,先欠了一屁股债,或把创始人的身家打进去,这在很多企业都发生过。而这只能促使企业在上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司上市过程中,会有保荐、审计、律师等高昂费用,此外还有不能走账的政府部门、媒体部门的公关费,几乎要吃垮一家公司。
龚永福说,“我真的后悔上市了,走上这条歧途。”他说,“我给你算笔账,虽然融资融4个多亿,但是前期中介机构费用,还有发行费,这些人力物力就花去近1个亿,募集资金还有1.7亿元现在被冻结在银行没法使用,募投项目建设投入一个多亿,现在募集资金被冻结,募投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加上企业正常生产运作及因企业上市造假银行对企业的信誉产生怀疑,不予贷款,我只好把自己的积蓄3000万元投进去。”
3、上市导致创始人决裂
因上市带来的公司创始人利益分配问题,将许多企业拖入深渊。
准上市公司土豆网、赶集网、真功夫掌门人纷纷被自家媳妇告上了法庭。纵然上市不是他们纠纷的根本原因,但上市确实诱发纠纷升级的触点。真功夫蔡达标前妻潘敏峰曾向媒体公布过一份声明,“为了做第一大股东,你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带领你全家人疯狂地侵占我和我弟弟的财产。”两方对股权的争斗可见一斑。
而目前,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已因为利益纷争,与前妻决裂,经身陷囹圄。
4、成为做空机构的羔羊
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块大肥肉,人人都想咬一口。
一次做空,不管真假,都有可能将上市公司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市,对很多公司意味着几乎到了“全裸”的状态。做空机构会费尽心思从你身上牟利。
一家中国小公司从赴美上市到被做空退市,这样的例子最近几年经常发生。这一过程中,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审计、律所、做空机构、对冲基金等专业机构和媒体,相互配合扮演了暧昧不明的角色。
南方周末报道的一家中概股退市公司创始人说,一场官司就可以把企业拖垮的。浑水做空,“遭到投资者质疑后,我们花了大价钱找来几家国际大行做调查报告,希望能帮我们正名。他们声称能够45天调查出来,但却审计了三个月,每拖一天就意味着我要付出更多的服务费用,后来我已经掏了一千多万美元服务费了,现在他们还在张口跟我要,而且一张口就是500万美元--我总共融资才融来1亿美元,这些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中介机构,他们是想把你吃得只剩一张皮。”
5、上市后创始人与股东分歧可以毁了一家公司
失去控制权,这就是利用他人资金可能付出的代价。
创始人吴长江和投资人阎焱的内斗一度到了鱼死网破的边缘。雷士吴长江承认当初辞职是受到了董事会的逼迫。而雷士股价为此大跌。
以阎焱为代表的雷士照明管理层与创始人吴长江内斗期间,雷士照明的业绩大幅下滑。2012年年报显示,期内母公司净利润近841.6万元,同比大降98.46%,毛利同比下降21.87%;2012年,公司营收则达35.46亿元,同比下降6.64%。
6、上市公司的“业绩强迫症”可能毁了一家公司
上市公司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业绩,为了讨好股东。“被强迫”的公司也没几家真的能被管好的。而且我们看到的往往正相反,本来这家公司还挺务正业干实事儿的,一上市就全变样了--不仅没管好,还把好端端的孩子给废了。
后悔上市的俞敏洪在浑水做空事后总结说,新东方曾希望通过快速扩张,做大整体销售额,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整体的经营利润,取悦资本市场。但不想适得其反。
俞敏洪说,新东方新近开了200多个教学点,“过去十九年只开了500个教学点都不到,大家想想增加了多少租金的投入以及人员的花费?大家马上可以看到它给新东方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从前年的下半年到去年的上半年,新东方一正一反亏损四个亿人民币,当然整体上新东方还是赚钱的,但如果沿着这个方向持续走下去,新东方三年就被折腾完了。”
7、上市带来的知名度是把杀人的剑
上市了不管你是涨停还是跌停每天都会有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提你的公司名字和股票代码,这确实不假,由此也确实会给你公司的知名度带来不小的提升。
但你一定要搞清楚:知名度跟美誉度可不是一回事儿。如果赶上倒霉明明你公司经营的挺好但庄家就是要打压你的股价赚钱,或是赶上熊市或是你公司所在板块倒霉,结果到处一直喊着你的公司“跌停”,甚至还给你整出一堆不是很好听的“内幕”,那你说你冤不冤?
为什么一些公司上市就要有公关部,要支付大量的公关费用,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本来可以算作小事的事情,一旦上市,都会成为大事。当然,还有可怕的负面报道。没人有兴趣去验证它的真假,股价就已经大幅下跌了。
8、你的上市是竞争对手的工具
从各种披露文件中,竞争对手能够知道有关你的定价、利润、收益和财务结构的许多信息,从而可以找到你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对你而言是个严重的不利因素。
比如丁磊就经常说,由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并且承担更多义务,让他在竞争中没有秘密、一举一动被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反而很被动。
而南方周末报道的一家被逼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压根就怀疑其退市与竞争对手有关。这位创始人说,告诉浑水公司通过税收证明来判断我们的营业额,应该是这家竞争对手的杰作。
这显然能让税收政策与中国迥异的美国投资者相信--在国内,税务局如果看到我们企业今年纳税任务已经完成,则允许今年营业额的部分税款暂缓上交,放到明年再缴纳,这是很常见的一种作法,为的是避免下一年度更重税收任务的财务安排。
另外,从企业自身经营角度而言,上年度如果我的流动性不充裕,我可以延缓到下一年度缴纳税款。浑水公司却把这个税收证明当成最锋利的匕首,刺向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