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么?是规矩,是约束,是准则?是枯燥无趣的代名词,还是某种崇高的行为标准?近代儒学大师梁漱溟认为这些都是对道德的误解。按他的诠释,“道德即是生命的和谐,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也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所以依此思路:道德并非外在的遵从,而是内在的唤醒;道德并非枯燥的教条,而是趣味和艺术;道德并非高远的理想,而是充实有力的生活和和谐一体的生命。
古代世界绝大多数文明主要靠宗教的力量维持社会秩序,梁漱溟认为几千年来中国“以道德代宗教”来支撑整个社会秩序,而比起宗教秩序这需要“社会经济文化之进步为其基础,乃得透达而开展”,“不料古代中国竟要提早一步,而实现此至难之事。我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正指此”。所以,多年以来我对“道德”一词的理解真的是太狭隘了,梁老的道德观领教了。
以怎样人生态度生活?梁漱溟提出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逐求观”就是追求世间功名利禄的实利主义的人生观,其本质上是向外的和入世的;“厌离观”就是认清了世间的无常,欲望的痛苦,功名的虚幻后产生的厌离人世间,从而追求某种出世的宗教理想的人生观,其本质上是向内的和出世的;“郑重观”大概有两重意思:浅层一点意思的是全然接受一切,“听其生命自然流行”,如婴儿般全然活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不为过去所累也不为将来操心,尽全力做好当下;深层一点意思的是以自觉的力量(非外在的强迫,如欲望等)追求成就,获得生命的成长。所以,“郑重观”的本质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以向外的追求修内在的成长。梁漱溟也提到了他个人从“逐求”到“厌离”再到“郑重”的心路历程,以及印度文化的“苦观”与中华文化中的谨慎乐观主义精神的截然不同。梁老的三种人生态度领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