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我从一位著名动物学家最新出版的一本研究红狐生态习性的专著中读到一段有关清窝的精辟论述:
狐清窝,类似人类的成年礼;对狐来说,是一种古老的不可逆转的习性。一岁半的狐,正站在幼年跨向成年的门槛上,这是一个塑造性格的关键年龄。统计数字表明,倘若这个年龄的小狐继续滞留在旧窝,滞留在母狐身边,就会造成永远无法补救的性格缺陷,带来终身性的灾难。凡是没有被清过窝的小狐,都智力低下,交际能力低下,猎食技艺低下,长大后很难找到配偶,就算生儿育女,后代的存活率也极低。可以这么说,狐清窝,顺应汰劣留良的竞争规律,接受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进化意义上的益处。
这就是说,作为一只小狐,如果你在幼年跨向成年的转折关头没被清过窝,没经历过被驱逐出家的苦痛,也就没有浪迹天涯的冒险,也就不会有用生命作抵押的开拓,也就不具备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没被清过窝的狐,就像没淬过火的刀、没开过锋的剑,永远也长不大,永远是个废物。
我脸红心跳,这才明白自己错怪母狐蝴蝶斑了。它之所以宁可饿死也要把小公狐黑鼻头驱赶出家,正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窝囊废。
好一个蝴蝶斑,好一个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