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这或许是很多即将到了三十或奔四的朋友时常说的一句,即有对岁月无奈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感悟的味道。有人说“三十而立”的“立”是立家,立业,立身。但不管怎么解释,总之是要“立”的!
孔子所说这个“三十而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立”其实就是“礼”,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中说道“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礼在儒家的思想里很重要,这个礼是礼法,礼仪,典礼等等。简单点说是维秩当时社会的一种方法和规则。这些在现代社会有很多是用不上的。比如,古代父亲死了要在家守孝三年,现代社会就做不到嘛。如果人人都不干工作,那国家怎么办呢?吃什么?种地?那有那么地给你种!有人又要说,老祖宗的东西要继承。我个人认为,继承可以,但要选择性继承,抽象性继承,而不是全盘继承。继承前要思考,哪些是可以在现代社会上可用的,而不是继承当时古代社会背景下的糟粕。
正如冯先生所说的那样。“礼”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我们常说的,要有礼貌,有礼节,做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虽然简单的一句话,似乎并不是很多人所能做到的。怎样才能达到呢?
在前面我保留了孔子的一句话,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然后才是“三十而立,四十....”也就是说,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了三十岁的时侯才能达到“立”。想要达到“立”的基本条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自身的修养,增加自身阅历的积累。而不是人到了三十岁之后,就可以平白无故的懂得“礼”,到了四十岁就能达到不惑的程度。就像现在,打个网络游戏前期还得打个小怪长升升级不是!
提高幸福感:
前一段有个朋友问我,看哲学的书有什么用处?是可以赚钱啊?还是可以提高物质生活?其实这也是我思考过的问题,所以我并没有犹豫的就告诉他。哲学是可以赚钱的,就看你怎么用。但是,你想到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个人所谓的幸福感。可是钱赚多了就一定幸福吗?这并不是一句仇富的话,也不是反对正常的劳动所得。试想,如果前人总结的思想理论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感,也可以让你内心达到一种安宁。那么你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的通过赚钱才能达到呢?况且钱多了也并不一定就幸福。至少你另一半并不一定就幸福,怕你找小三呀!不是嘛?
子贡问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孔子说“可也。”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贫穷不怕,要有骨气,不去谄媚,不为五斗折腰。富人,不要骄傲,骄横。有钱,万不要学有些低俗的人,仗着有钱腰杆硬,那样就可以为非作歹吗?不可以!
那么这个做人的准则是最高标准吗?孔子后面还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又提到了“礼”。如何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呢?贫而乐,富而好礼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也不是平空而来,是通过后天的自我修炼,自我修行,自我感悟而来。是通过汲取外界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眼界,心界,从而达到的一种通达。
大多数人不是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学家。那么,在学习当中就不要只单纯的接触一个方面。要学会博览群书,取百家之所长。换句话说,就是要时时的换换脑子,或许你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问题而在另一本书里就可以找到答案。学习可以是通过书本,也可以通过相处的朋友,也可以是对外界一个小小的景色的感受。总之,就看你是否是抱着学习和谦和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心在那里,财富即在那里!
最后引用庄子逍遥游里的一个小故事(小有改动):
庄子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朋友惠子对他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出来了,一个大葫芦可以装五石(约现在的一百五十斤)。我拿它装水吧,它的厚度恐怕承受不住。拿它做个瓢吧,它用太大了,容不下它。我一生气就把它们都砸了。庄子说,哎呀,你这个人啊!一点都不懂得生活,一点都不浪漫。也不善于利用和发现事物的另一面。如果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大葫芦,你把它们绑在腰上,遨游于江河湖海之上,那是多逍遥,多快乐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乐观的学会发现快乐的一面,人生或许就会很快乐,至少会很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