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运营是基于产品本身的运营,无论是入职一家新公司还是接手一款新的产品,作为运营,你都要首先了解产品,了解产品经理的设计初衷,产品的目标人群是哪类人?核心卖点是什么?相对竞品有哪些优势?了解这些是你做好运营工作的第一步,通过明确这些问题你也可以知道这款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有时并不是运营不给力,而是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就已经出了问题,有很多傻X产品经理设计一些傻X的产品,然后交给运营人员说你去运营吧,产品已经上线了,做不好是你的锅,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一句:“产品的锅我不背!”。
之前有个做消费金融的同学找到我,问我他们的产品如何获取用户,吸引用户到他们这儿来贷款,了解了下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日利率是千5,了解之后建议他们调整产品组合。市面上大多数产品是4.95个点,蚂蚁借呗是万3.5,产品相对竞品毫无优势 ,这种情况下再去推广就很难了。用户都不是傻子,随便网上一搜就可以接触到大量同类产品,毫无特点的产品拿出去肯定是得不到用户欢迎的,更别提竞品预算推广预算比你多,广告覆盖的比你多。
为了避免背锅,也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运营同学首先应该了解产品,挖掘提炼出产品的核心卖点。卖点提炼可以参照这几点:
A.罗列现有资源与产品受众
B.明确受众需求
C.按照对受众有利原则进行排序
D.对比已有资源与竞品资源
E.提炼相对竞品的优势
明确目标受众之后,才能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目标用户,明确产品卖点之后,在用户引入时才能有的放矢,直击用户痛点,提高转化。
二、挖掘低沉本流量池
明确产品卖点之后,你需要了解市面上有哪些可以合作的渠道,最好用个excel表把渠道罗列下来:渠道名,联系人,合作方式,需不需要预付,需要预付多少,有无竞品案例,如有竞品单个用户获取成本在什么价位,等等。把这些信息罗列下来后不仅方便你对渠道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便于在向老大申请预算时,有理有据。
运营不仅仅是要运营产品和渠道,更多时候也涉及向上运营,你要对你的上司负责的 ,当你把所有可以联系到的渠道罗列下来并把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投放渠道汇总给老大时,这时候也便于老大对渠道情况有所了解,老大也就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时候并不是上司不给预算,而是不知道给多少预算,不知道花出去之后会带来多大的效果,作为运营执行人员,你需要破除上司的这些顾虑。
有时候你了解了很多渠道,但是还是没达到对方的合作门槛,可能所接触需要预算最低的渠道都需要预付1万元,而你手里连1万元都没有。这时候一边向老大说明情况一边继续扩大寻找,“低成本”的渠道是存在的,只要你用心寻找。
我刚之前在做渠道时,老大给了为数不多的预算,我们的考核指标是低成本的获取教育类CPA,市面上主流的渠道最低合作标准我们都达不到,这时候就很尴尬了,拿不来数据不止老大说你能力不行,简历上也很难写。只能一边向老大说明渠道情况,一边扩大寻找低试错成本的渠道,最好找到几个不需要预付,低沉本的CPA渠道,后来我们的渠道成本能做到比竞品低一半,同样可以做到规模化来量,转化效果还算不错 。
绝对低沉本的渠道是不存在的,在寻找低沉本渠道的过程中你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搭上大量的时间。合作了几家相对低试错成本的渠道后不要一直寄希望于低沉本渠道,有些渠道之所以收费低,很多时候是因为不够精准,幸运的话你能找到刚刚进行商业化的渠道,费用低,用户质量还好,但这种概率无异于买彩票。最终你还是要回到主流渠道上面的,主流渠道虽然预付较高,但是经过大家实验过的,转化至少不至于太差,需要你做好展示素材和落地页优化,尽可能缩短用户转化路径。
运营大牛之所以被称为运营大牛,不是因为他能最低成本的获取用户,更多是因为能高性价比的批量获取用户,一直省钱的运营不是好运营,会花钱,会花大钱的运营才是。
给大家推荐两个常用的寻找流量渠道的网站:市场部网和脉脉APP。
三、数据化评估渠道质量
当你手里的渠道增多时,就需要对渠道质量进行评估,一些质量较差的渠道直接扔掉就行了。评估渠道的标准要根据产品的目标转化来定,有的产品需要考察周留存或者月留存,有的要评估最终下单付费的转化率,这些都数据依据数据做出决策,进行分析比较笨的方式是自己一个个单拎出来,一个个分析,这样的话效率比较慢,数据比较多的话也会很难处理,比较高效的方式可以接入三方用户数据分析系统,行业内比较好的如同道io,专门做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的,只需要技术对接一下就可以了,对接成本低,效率高。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类型的指标来对一个渠道的用户质量进行评估:
1) 数量指标
一个好的渠道应该首先满足可以规模化来量。这里可以有如下维度来衡量一个渠道用户数量的多少:单位时间内的展示数量、下载数量、安装数量、激活数量、注册数量、登录数量。
由于不同渠道对于各个环节的统计定义有所不同,可以在以上的众多指标中选取要对比的渠道中定义相同的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对比时要控制好变量,在推广文案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渠道最好的位置,或在投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2)转化率指标
渠道用户在看到产品宣传并最终变化成为产品用户的过程中要先后经历:接触广告→进入下载页面→点击下载→下载成功→点击安装→安装成功→激活→注册→登录。
这样一系列过程。可以用一个漏斗模型进行简化。
统计各个环节的数据,不但便于评判每个渠道在各个环节用户转化率的情况,更加能够监控到自己的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转化率=后一个环节人数/前一个环节人数*100%
一个真实小案例,A和B渠道最好的位置1天的数据如下:
A、B两个渠道各个环节的转化率计算结果如下:
相同投入的条件下,如果仅仅从广告触达的角度来看,B要好于A。但是我们通过转化率指标的分析,层层计算转化率后,会发现实际A渠道的转化率要好于B。
经过观察数据不难发现,点击下载—下载成功、点击安装——安装成功这2个环节B的转化率明显落后于A。通过观察设备数据我们发现,B渠道的用户群体主要位于三线城市、普遍网速偏慢,导致下载转化率偏低。又经过体验我们发现,产品的硬件性能有一定要求,B渠道整体设备性能偏弱,安装过程的持续时间是A渠道设备的2倍甚至更高,导致B渠道的下载—安装转化率低,最终导致广告效果不及A。
3)质量指标
渠道的用户通过重重艰难险阻成功注册并登陆产品成为产品的用户后,这部分用户的质量如何呢?是不是我所运营产品的目标用户呢?是否值得继续进行推广呢?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通过如下指标来进行评判。
用户进入产品后,作为产品运营我们人人都希望用户对产品的粘度越高越好,用户在产品上的操作行为越多越好,用户登录的天数越多越好,回头客越多越好。通常我们会观察对比如下指标:
一次用户占比:只登陆一次客户端的用户占这批用户的比例。(越小越好)
N日用户留存率:用户首次登录游戏后的第N日又登录游戏的用户占这批用户的比例。
人均日使用时长:这批用户平均每天使用产品的时长。
人均日登录次数:这批用户平均每天登录产品的次数。
以及其他一些产品特性的指标:例如,游戏产品可以去观测这批用户的等级情况和游戏局数。社交产品可以对比用户每天发出的消息的数量。电商产品可以对比用户浏览的商品数量等。
4)收入指标
产品运营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要为了营收负责,为了KPI负责,尤其是变现能力很强的产品,如游戏、旅游、电商等。通常都会去计算投资回报率,及通常所说的ROI。
推广N日后的ROI计算方法:ROI_N=N日总收入/N日前投入ROI_N>1时的N被称为回本周期。N越小,回本越快。
虽然KPI很重要,但ROI只是结果,我们对比渠道收入指标的时候通常还要观察:PR(付费率):付费用户数占导入用户数量的比例。
ARPU:某天平均每个用户所付金额。
ARPPU:某天平均每个付费用户的付费金额。有些渠道的用户喜欢细水长流,而另一部分用户可能喜欢一次性的大额付费。
ARPPU=ARPU/PR ARPPU和付费率通常呈负相关,二者不可兼得。
要评估渠道收入指标的好坏,具体要看是追求付费率还是ARPPU又或是ROI?
产品业务诉求不同,评估渠道的数据指标也不同,数据指标最终是要和产品业务诉求挂钩的,根据自己对各个类型指标的要求、给各个维度赋予权重,再将实验的多个渠道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或排名,各个指标与权重值相乘得到综合得分。
例如下表:
此次评估中,数量指标权重0.2、质量指标权重0.2、转化率指标权重0.1、收入指标权重0.5。再分别对A、B、C的四个维度指标进行排名。最终得到渠道质量评估排序为:C>B>A。所以最优质的推广资源应该向C倾斜。
在依靠数据评估渠道时,不能唯数据论,同样也不能只主观评判不参照数据。
PS:如需爱奇艺/头条/有道/粉丝通/UC神马开户推广高返点,或者运营者想更深入了解 可加QQ:2940405676 微信:tupai528
网友评论